夏夜凉风习习,对上海市民来说,听一场滑稽戏是很惬意的享受。前几天,在黄浦区的一场“经典慢生活·文化进滨江”的公益演出上,上海独脚戏艺术传承中心(上海人民滑稽剧团)带来了独脚戏《温暖》《南腔北调》《时尚点播》《爱心》,及小品《吊盐水》、男声独唱《父亲》,让市民游客领略传统曲艺的魅力。然而,在演出过程当中却遇到了尴尬一幕,现场有观众表示听不懂上海话,要求滑稽演员陈靓讲普通话。滑稽演员陈靓在现场迅速回应,自己会兼顾这位观众的要求,用上海话和普通话来讲滑稽戏,两边夹一夹滑稽演员陈靓在现场迅速回应作为上海独脚戏艺术传承中心的当家人,著名滑稽表演艺术家王汝刚在现场为演员帮忙解围,王汝刚认为:今天现场观众上海人居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也不少。有些朋友说了,说普通话说普通话。话说得不错,外地朋友来上海,听不懂上海话很自然,但是来上海你必须听上海话,这就是我们上海的特色。我相信在座的各位上海朋友会赞成我的看法。王汝刚建议这位观众,上海是海纳百川的城市,想融入上海,不妨学一些上海话。王汝刚在现场为演员帮忙解围资讯坊节目在上海街头采访了部分上海市民,听取他们对此事的观点:我是上海本地人,我习惯了用这种语言来听这种戏曲。地方的戏曲总是要有地方的特色,作为我们上海人讲起来就觉得老有亲切感的。我觉得还是用上海话讲滑稽比较好一点,而且用上海话(在戏曲表演当中)会很好笑的。部分上海市民观点资讯坊节目报道了这场公益演出情况和市民对此事的观点方言是戏曲的灵魂,在节目中,资讯坊主持人黄浩对此认为:独脚戏是上海独有的一种曲艺形式,流行于江浙沪一带,是以上海话为主体演出的地方曲艺。就拿二人转和粤剧来说,这都是南腔北调,如果不用东北话唱二人转,不用广东话唱粤剧,葛么,搿叫啥地方戏呢?或许我们不能听懂,但不妨碍我们去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啊!资讯坊主持人黄浩(右一)有沪语人士对此事表示:“在上海要求滑稽演员用普通话演滑稽戏,这不是可笑而是可悲。入乡随俗包含了一个市民最起码的教养和对当地文化的尊重,互相尊重和吸纳才能形成好的语言氛围。上海能容纳全国这么多的方言,为何就你因为听不懂上海而要去改变滑稽戏呢?”国家一级文学编辑、上海非遗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故事家葛明铭被誉为“滑稽王小毛之父”,除了上海市民非常喜爱的广播系列小品《滑稽王小毛》外,葛明铭编辑录制了30多台滑稽大戏和多段曲艺作品,近年来,他一直致力于上海话的传承与保护工作。上海故事家葛明铭的广播系列小品《滑稽王小毛》曾在上海脍炙人口在接受采访时,葛明铭表示:作为地方曲艺,滑稽戏有使用自己方言的语言要求,要求演员用上海话演滑稽戏,这本不应该成为一个问题。在自己制作《滑稽王小毛》节目时,滑稽戏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语言上的挑战。老底子,外地朋友到上海来跑码头,他们会有一种主动学习方言的迫切感,因为对他们而言,不学好上海话就难以在上海立足生存。现在来上海工作、学习、生活的人多了,很多人习惯讲普通话,所以,要改变这些观众对滑稽戏的认知,首先还是要做好上海方言的传承与保护工作,让他们熟悉和接受用上海方言演绎滑稽戏。另外,现在有一些滑稽团体去北方演出,为了迎合当地观众而采用普通话演出,这种做法肯定是不正确的,一眼噱头也呒没,演出效果也大打折扣,最终脱离了曲艺属性;而且,这种做法带来一个很不好的后果,就是让北方观众误认为滑稽戏其实也是可以用普通话演出的。葛明铭认为:曲艺必须坚守方言,正如相声用北京话,二人转用东北话,评弹用苏州话,不然就丢掉了自己的特色。例如,现在许多年轻的演员用普通话来讲相声,觉得这很时髦,但是相声的京韵没有了。关于独脚戏独脚戏又称“滑稽”,始创于清末,盛行于民国初年,一直传承发展至今。它发源于杭州,流行于上海、江苏、浙江等地。独脚戏以上海方言和杭州话表演,它源自民间说唱和文明新戏,初时由一人单独演出,后逐渐发展为两人或多人同台表演。独脚戏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以说为主,一种以唱为主。前者主要靠讲述滑稽故事和笑话来制造滑稽效果,亦可学讲各地方言;后者主要学唱各种地方戏曲声腔或民间小调,藉以博取观众的笑声。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相关传承人包括:杨华生、童双春、王汝刚、姚祺儿等。来源:周到作者/来源:周到客户端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7448.html
上一篇文章: 曹强之后,太原再无莲花落山西新闻网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