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一代相声大师师胜杰病故,这一消息轰动整个相声界。师先生生前,曾经多次在公开场合坚定的支持郭德纲。
可老先生病逝之后,德云社无一人到现场吊唁,莫非这郭德纲真是那忘恩负义之辈?
师胜杰老先生,大家都耳熟能详,但其实要说有多熟,好像又说不出来。所以我们要先了解一下,相声大师师胜杰到底是谁?
师胜杰先生是生于天津,是天津籍的相声演员,而且是国家一级演员。年的是时候,师胜杰的父亲师世元为了支持东北的艺术发展,带着全家北上到了哈尔滨。师先生的艺术道路,也随着这次北上,正式开启。
年,师胜杰首次登台演出,就说了一段《捉放曹》。我只能感叹一句,艺术真的是靠天赋。年仅七岁,就敢上台说一段相声,这份定力不是一般人所具备的。
年,师先生拜朱相臣为师。朱相臣的师父是张寿臣,张寿臣的徒弟有谁呢?常宝堃、刘宝瑞、冯立樟等诸多后来的相声大师,师先生在相声界的地位可见一斑。
师先生拜师学艺之后,算是真正意义上系统的开始学习相声。到年的时候,被调到黑龙江省曲艺团成为专业的相声演员,与姜昆搭档说相声。年的时候,又拜了侯宝林大师为师。要知道,在师胜杰到来之前,侯先生已经三十多年没收过弟子,在此之后,也再没收过弟子。某种意义上来说,师先生也算是侯先生的关门大弟子了。
侯宝林先生大家都很熟悉了,侯宝林的儿子侯耀文、侯耀华也都是一代艺术大师,他的孙子,也是如今德云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侯震!
先后向两位老师求学的师先生,都学到了什么呢?师先生一生有很多的代表作,年与姜昆合作的《临海红英》轰动一时,不仅收获了一大批认可他的观众,凭借这个作品也受到了马季先生的认可和推荐。五年后,师先生又带来一部《肝胆相照》,荣获创作和表演一等奖。正是凭借这个作品,受到侯宝林先生的认可,这才收了他做关门弟子。
大家都知道,侯宝林先生早期就特别的指出相声中的美学概念。什么意思呢?说白了相声他是一种艺术,艺术自然会有美感,而相声的美感在于演员给观众的感受,台上的表演要能给观众带来欢乐,看得舒服。那师先生的表演艺术是什么风格呢?
后人对师先生的艺术风格评价是“俊逸的舞台风度、洗练的艺术语言、内涵的相声滋味以及不断进取绝少重复或雷同的创新思路和艺术形象”。
这个其实很好理解,比如师先生年创作的相声《醉酒歌》,在表演醉汉形象的时候,师先生并没有用特别夸张的肢体动作,大吼大喊语言来表达,反而是用了非常贴近生活的表达手法,“醉意”是逐渐表现。
从清醒到微醺,再到烂醉。包括后期创造的诸多作品,比如《郝市长》、《姑娘小伙别这样》、《肝胆相照》等等。那么问题来了,师胜杰先生和郭德纲先生,和德云社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说这二位先生关系之前,我们要先明白一件事,相声界的师承关系非常重要。那这二位先生,在相声界的师承关系分别是怎样的呢?
师胜杰先生师承侯宝林先生,是相声界第七代传人。师先生和石富宽、刑文昭、侯耀文等先生是同辈,李菁是师先生的徒弟。
郭德纲先生师承侯耀文先生,是相声届第八代传人。郭先生和侯震、于谦、冯巩等先生是同辈,如今德云社的云鹤九霄一代人都是郭德纲先生的徒弟。有我们很熟悉的张云雷、孟鹤堂、周九良等等。
现在这个关系就很明确了,郭德纲的师傅侯耀文是侯宝林的儿子,而师胜杰又是侯宝林的徒弟。按照辈分来说,师胜杰和郭德纲是叔侄关系。早些年,师胜杰和侯耀文有过约定,将来彼此双方都要多关照对方的徒弟。所以这就好理解了,师胜杰先生为什么那些年多次在公开场合,坚定的支持郭德纲。那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为什么明明大家都是说相声的,偏偏会在这些年不断的用各种方式去挤兑郭德纲呢?
这个事情可能年轻的朋友,不一定能理解。六七年代的时候,大家刚刚渡过最困难的时期,生活刚刚稳定下来,填饱了肚子之后,大家的精神世界非常匮乏。
对于广大民众来说,天天埋头干活,时间一久,生活就变得非常枯燥无聊。这时候,关于艺术创造,戏剧、小品、相声相对而言不算太难。毕竟那会大家看到这些都新鲜。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视普及了家家户户,但真正的电视节目依旧比较匮乏。而此时,早期从事艺术表演的一批艺术家走向了人生巅峰。历史的发展总是这样,时代总会造就一批虽然自身实力不算扎实,但运气较好的艺术家。
但是,今天的我们再回头去看,我们知道时代的发展势若脱兔,只会越来越快。随着互联网的进入千家万户,大家接受消息的渠道多种多样,接受新鲜消息的成本越来越低。
潜移默化中,大家对于早年间流传下来,至今还挂在嘴边说的老段子,失去兴趣。老艺术家们的老段子不被人接受,新的段子不咸不淡,渐渐隐退在时代的洪流当中。
就在这时候,突然有个小黑胖子窜出来,用创新的方式把传统段子重新带到大众的眼前。从90年代开始,这个民间团体自力更生,靠着买票吃饭,而不是纯靠组织。这时候一批老艺术家意识到事情的发展有些不对,于是一场持久的拉锯战开始了。
年,郭德纲创办德云社,初出茅庐之际,几乎是遭万人谩骂,相声界的同行对他更是嗤之以鼻。在德云社最困难,在郭德纲身陷囹圄的时候,师先生就是那束光,照亮了郭德纲前进的道路。
在一次采访中,记者问师先生,如何看待相声界如今非主流比主流更火的现象?师先生淡然一笑,表示自己对于这个所谓的主流、非主流也不清楚怎么划分,又是谁给划分的,他希望相声同行是一家,没必要分个三六九等。
此后,在另一档节目中,师先生又再次说到。并不清楚为什么要把相声分为主流和非主流,更不知道怎么界定,又是谁划分的。
因为相声这行,从小学艺的时候,老师教的都是要争做一流的演员。甚至还特意和节目组强调,不要把自己这段话剪掉,要完整的播出去,希望能对相声同行起到鞭策和鼓励。
师先生生前在很多节目和采访中,都表达过自己的这份态度,这既是与相声同行共勉,更是对郭德纲的一种鼓励。如此的德艺双馨的一位老先生,年9月28日病故后,郭德纲又为何都不去吊唁呢?
事实上,在师先生住院期间,医院看望过老先生。从他的社交平台上,就能看到,对老先生的尊敬是刻在骨子里的。“怹”这个字,是老北京的地方用于,是第三人的“他”的敬称,用于对长辈、领导的尊称。并且还配了一张枝繁叶茂的常青树,希望老先生早日痊愈。
但越是这样,反而越让人匪夷所思了,生前还经常去看望老先生。怎么到了最重要的时候,不见身影呢?
其实,还是因为郭德纲依旧不被所谓主流认可,哪怕时至今日,仍旧遭人排挤。如今,郭德纲先生没有师父庇佑,师先生也病故而去,只怕,葬礼现场,郭德纲一旦现身,场面恐怕难以控制。
我想郭先生怕也是顾及这些,他知道,现场有很多人不愿意看见他。自己去的话,人家未必接见。先生已经故去,就让他安安静静的走完最后一段路吧,如果现场变得唇枪舌剑,反倒变得更糟糕,打扰清静。
唉,怎么说呢,当年师父的葬礼不能参加,如今师叔的葬礼也不能参加。
对于郭德纲而言,是一种悲哀。对于相声这个行业来说,不也是一种悲哀吗?
到今天,真正火的也不是相声,只有德云社罢了。唉,我本将心照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7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