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艺术源于华北,流行于京津冀,普及于全国及海内外,始于明清,盛于当代。主要采用口头方式表演,主要道具有折扇、手绢、醒木。”这是百度百科的一段介绍,个人认为“流行于京津冀”、说普通话、互联网三者是让相声存活至今的核心要素。至于大师,长治30多种曲艺,每一门都至少有一个“大师”,用郭德纲说过一句话:“只要你活得久,你就是艺术家”。这个话里,”活得久“可以理解为自然寿命,更可以理解为从业人员的”职业寿命“。即可以理解为对某些“老艺术家”们无情地嘲讽,也可以理解为地方曲艺三五个传承人“矮子里边拔大个”的现状。郭德纲本人,算是一个猛人了,在相声行业里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形容都担得起,甚至说恩同再造也不过分。不是相声成就了郭德纲,是郭德纲给相声续命几十年。没有郭德纲这个异数,相声早就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而郭德纲在相声里说”同行是冤家“、”同行搬着小板凳坐台下小本记着去举报“之类的话,我压根一个标点符号都不信。相声门,真有那么多同行,如此认真记录、较真举报,那简直就是相声繁荣昌盛的盛景了。大概率,名家子弟都开始不是养大象就是演小品,跑得只剩下三五个老弱残兵,主业推车卖切糕闲时茶馆说个相声还是不卖票的那种,相对好点的拿个一两千块钱的退休金。郭德纲,自言是相声的守墓人。姜昆,也是说过相声逗过笑的。两人对相声的未来看法不会有太大分歧,只是说要不要给这门艺术打一针强心剂看法不同。结果,郭选择逆天而行,姜选择顺势而为。即便是有如日中天的”德云社“扛旗,德云社网传的演员多人,加上工作人员人左右。一个长治市,60多个曲艺团体,从业人员都0多人。这样的情况下,说姜对郭怎样怎样,够得着么?这时候所谓”容不下“大概率就是任其自生自灭、发文规范演出行为这样式的哀怨。赵、陈、朱三人干什么的,小品演员!小品这种艺术,受众、语言、传播渠道三大核心要素一个不缺,压根不需要郭德纲这样式的狠人,上限高且下限不低。既不需要磕头拜师也不需要三节两寿,舞美、服装、道具、音效、灯光等等周边岗位带动力和相声不在同一个层次。这个时候所谓的”提携“大概率也就是一种客套罢了,新生力量压都压不住。反三俗,这事不做行不行?不行。郭德纲的意思”俗才有人看、有钱赚,雅就是俗俗就是雅“,大原则上是绝对真理,但是具体到”于谦儿子郭小宝“等烂俗的梗上边就有点拿着无聊当有趣。曲协要是这都不管,就别扯行业自律了。其实到了德云社,现在云鹤九霄诸弟子,越到后边越离相声远了。德云社作为一个演艺团体,大概率能给一众弟子徒孙提供饭辙的,但是相声门指望再出一个郭德纲,想都不要想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7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