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近些年由于德云社的异军突起使得相声这门艺术又热了起来。如今祖国各地优秀的男相声演员像雨后春笋一般,可是女相声演员却寥寥无几。在百年相声史上,有这样一位女相声演员,她师从马寿岩,认张寿臣为义父,擅长子母哏,创造“北京快书”,成为相声界的一股清流。她就是被誉为“相声皇后”的回婉华。相声皇后回婉华艺名“小婉华”,她从小混迹在亲戚家开的相声园子里,12岁就跟随“相声八德”之一的周德山、相声名家刘万亭学习相声。相声讲究口传心授,也并不是说人人都有机会受到这么多名家指点的,就算有机会得到点拨,也不是人人都有天赋拿起来每一块活的。偏偏这个小婉华是万里挑一的幸运,是十万里挑一的聪明,一改过去女性只能说“小孩哏”的传统,大段贯口、子母哏都拿得起来,后来拜“小婉华”马寿岩为师,又被相声大师张寿臣收为义女。13岁时,“小婉华”演出就能拿到整份的演出报酬,这放在相声界是前无来者的。当时的小孩子要吗没有收入,要吗只拿个零头。从艺之路回婉华家境贫寒,父母都是农民,家里7个孩子,迫于生计只能说相声。由于回婉华从小在亲戚家的戏园子里熏陶,所以天赋极高。再加上,学相声成本较低,也不需要什么道具。而学京韵大鼓每月要付给老师20块现大洋。所以既是回婉华选择了相声,也是一种命运的安排,成就了她日后的演艺道路。相声双殊回婉华深得师父周德山、刘万亭等众多德字辈的相声前辈的指点和教诲,“相声八德”之一的周德山经常为回婉华说活。作为相声名家张寿臣的义女,在义父的指导下,她的相声技艺日趋精湛,功夫越发的炉火纯青。有当时流量明星张寿臣的抬举和悉心栽培,回婉华在天津相声大本营连兴茶社迅速走红,她吐字清晰,口风干净,台上表演不卑不亢,虽为女性,但英气逼人颇有女侠之风。他和马三立的弟媳于佑福一起成为当时名震天津城的相声双殊。上世纪30年代初,天津东兴市场内的连兴茶社成立。张寿臣、马三立、侯宝林、常宝堃、郭荣启、赵佩茹等众多相声名角在登台献艺,女相声演员就有于佑福和回婉华。连兴茶社最辉煌时期,场场爆满,还曾乐死一个观众,可见其火爆程度。珠联璧合解放后回婉华去了北京发展,在这里她遇到了她未来的丈夫孙玉奎。孙玉奎当时是北京相声改进小组的组长,侯宝林为副组长。孙玉奎比回婉华大7岁,很快两人相恋了,年他们喜结连理。婚后两人一个在北京曲艺团工作,另一个在北京青年曲艺队,不同单位一样的工作。两人优势互补,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相声作品。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次向全国广播相声,第一对通过无线电波让全国人民认识的相声演员就是孙玉奎回婉华夫妇,他们当时合作的段子是《新历书》。夫妇俩合作的另外一件事就是收徒。第一位相声界的影帝年,北京青年曲艺队招考新学员,有一个叫牛振华的年轻人考了进来。他当时执意要拜回婉华为师。回婉华从来没有收徒的先例,所以在拜师这件事情上,非常谨慎。但是这个牛振华也是非常的执着,非回婉华不拜。最后,老头子孙玉奎也很喜欢这个当时只有22岁的牛振华,也劝自己老伴收了这个徒弟。最后,回婉华终于开了山门收徒,牛振华也是回婉华唯一一个入室弟子。在回婉华的悉心教导下,牛振华进步很快,很快和冯巩成了同事。牛振华在相声行业用功很深,有一次到外地演出,观众非要点姜昆的名段《如此照相》,牛振华完美救场凭借过硬的功夫愣是给说好了。在电影《背靠背脸对脸》中,牛振华凭借精湛的演技获得了他电影生涯最大的荣誉,东京电影节影帝。牛振华成了相声界的第一个一个影帝。天有不测风云,年回婉华老伴孙玉奎过世一年后牛振华又车祸去世,回婉华在家中突闻噩耗瘫倒在地放声痛哭,在她心目中早已把牛振华看作自己的儿子一样。由于她伤心过度,大家担心回婉华的身体,帮助操持牛振华追悼会的李金斗特意打电话劝师奶奶别去参加了,回婉华也没敢去送徒弟最后一程。年回婉华还应邀出现在德云社庆典中,78岁的她和72岁的女相声演员张玉妹表演了一段相声,作为捧哏的回婉华捧得滴水不漏还帮着逗哏圆话。年11月份,回婉华逝世,享年88岁。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7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