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八岁拜师高祥凯先生后不久,又在父亲朋友的引荐下,有幸拜见了相声名家常宝霆。
常宝霆,天津人,艺名三蘑菇,年出生,年1月4日去世。他是中国近、现代相声界“常氏相声”的嫡系传人,自幼随父亲常连安学艺,9岁登台,11岁在启明茶社“相声大会”演出,12岁拜郭荣启为师。
建国初期,参加天津市曲艺工作团。常宝霆14岁正式与白全福结为搭档,两人合作40余年,形成了严谨、机趣、炽热、绘声绘形的艺术风格。
白全福是郭德纲后来拜师的杨志刚的师父。
“记住,学相声最重要的就是天赋、兴趣和刻苦,缺一不可。”这句话深深印在郭德纲的心里,他也用这句话来教导自己的徒弟。
后来,因为常三爷事务繁忙,他将郭德纲介绍给了自己的弟弟常宝丰,也就是人称常九爷的那位。
常宝丰,年出生于北京,满族,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是相声大师常连安的第六子,同时也是小蘑菇常宝堃的弟弟。
年,他拜马三立为师。虽然他在宝字辈相声演员中年纪最轻,比他的大侄子常贵田还要小,但他的艺术才华不容忽视,甚至超过了谢天顺和少马爷。
第一天在常九爷家上课,郭德纲坐在客厅里显得十分紧张。那时的常九爷还不到40岁,英俊潇洒。他当着郭德纲的面,从自己家的床底下拖出一个纸箱子,从中取出六本书。
这些沈阳出版的书,是传统相声资料,后来被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成《中国传统相声大全》一至四辑。这套资料当时是内部发行,一般人都买不到。
郭德纲一见这六本书,就像得到了无价之宝,希望能立刻把所有的内容都记在脑子里。但由于书的珍贵,郭德纲只能从常九爷家里一本接一本地借,带回家和父亲一起逐本手抄,直到把六本书都抄完。
郭德纲小时候是通过《八扇屏》进入相声界的。这部作品是由常九爷给他启蒙的,他得到了一本手抄本,上面写着王佩元整理的字迹。
王佩元曾经是常九爷的搭档,两人关系密切。常九爷告诉郭德纲要先回家背诵词儿,等背完再来找他。郭德纲回家后就专注于背诵,等他完成背诵后,常九爷会和他逐句对词并纠正错误。
在一段时间的教诲后,有人建议常九爷正式收郭德纲为徒,但常宝丰拒绝了,因为他不能收徒。那时的郭德纲还不太理解,但实际上常九爷年纪小辈分大,如果收徒,郭德纲就和谢金一样,成了姜昆和冯巩的师叔。
尽管如此,常宝丰仍然成为了郭德纲在相声门的第一位老师,这确实是一个非常高的起点。
郭德纲曾经拜访过众多天津有名的相声演员,如常三爷的搭档白全福,以及赵佩茹的徒弟马志存等。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天津是一个活跃的“曲艺窝子”,而马三立先生这位相声泰斗就居住在此。
当时的公园里经常举办露天曲艺相声演出,名角儿云集。在这种环境下,郭德纲四处求艺,结识了许多名家,经过多年的实践,最终形成了他独具特色的表演风格。
除了相声和评书,郭德纲的河北梆子唱功也非常出色,这得益于他向著名京剧老生、武生演员李桂春学习。此外,他还向盲艺人王田雨学习了西河大鼓,并且评剧也是他的拿手绝活,这得益于他跟随老艺人刘炳文学习。
刘宝瑞大师弟子邢文昭先生对郭德纲的评价是:“他是空前,甚至是绝后的。他的说学逗唱很全面,而且他拿起鸳鸯板,能唱好多曲种。
像这么全面的人才,没出过,以后可能也不会有。”可以看出,郭德纲的曲艺才华是无人能及的。而我国的相声艺术有一段时间不行了,主要是因为很多半路出家的人披上大褂就是成了专业的,劣币驱逐良币,谁还去学什么基本功呢。
那么,有人关心的问题是,郭德纲从小学这么多曲艺,那他的学历是不是比郭麒麟还要低呢?其实,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问题。
重要的是,他的才华和努力,让他成为了相声界的佼佼者。
郭德纲并非天资聪颖的学霸,他的小学和中学都是在正常的学制内完成的。虽然在学习上不算特别优秀,但也绝非差生。
他对于相声有着无比的热爱和执着,即使牺牲其他兴趣和休息时间也在所不惜。高中时期,他在夜校就读,毕业后选择成为文化馆的合同工,而不是继续深造。
实际上,郭德纲的学历比他的弟子郭麒麟和岳云鹏都要高。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9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