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可以说发起于江湖,既然起于江湖,就会带上不少江湖色彩,这其中最为显著的便是师承,其实不单单是相声,包括京剧在内的多种曲艺形式都讲究师承,师承不仅仅是拜师学艺,更重要的是能在这个行当立足,但在相声界却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父亲不能收儿子为徒,如果收儿子为徒,那就是欺师灭祖,但在相声发展百年历史上,到底有没有人这样干过呢?
至于相声界为什么不能收自己儿子为徒,某位相声演员曾直面做出过回应,他的解释是:相声界很多臭活脏活,父亲教不出口。这些所谓的臭活脏活其实很多指的的是伦理哏,这在相声早期发展中,几乎是相声演员必不可少的技能,你不使出这些段子,可能就招不来听众,毕竟撂地演出,能听相声的也就图个乐,听众文化水平自然是不高,单说高雅的也没人听。
当然对于不能收子为徒还有别的说法,相对就“遮掩”了很多,一种说法是学相声毕竟吃苦,父亲教孩子往往不忍心下手打,所以把孩子送给师父教育,另一种说法则是父亲是相声艺人,再找一位教孩子,这样父亲和师父两头都有靠山,说的再明白一点,就是让孩子除了父亲之外,再找个靠山。
不管怎样,在相声界收儿子为徒一般都被视为欺师灭祖,不符合规矩,当年马三立长子马志明由侯宝林大师代拉拜师朱阔泉、侯宝林儿子侯耀文由李伯祥代拉拜师赵佩茹都是一样的道理,马志明、侯耀文的相声能耐都是父亲教的,而且马三立和侯宝林的相声地位自然不用多说,但即便如此,这两位也不能直接收儿子为徒,能耐地位再大,也得按照相声界的规矩来。
在相声发展百年历史上,有没有人收儿子为徒呢?在相声传承谱系中,的确没有这样的记载,但据说在东北,德字辈相声艺人冯振声曾收子为徒,如果这件事是真的,冯振声为何又要收子为徒呢?
冯振声是鼎鼎大名的东北相声冯家门的代表人物,他父亲是相声第三代艺人冯昆治,师父是冯昆治的好友,同时也是北京第三代相声艺人高闻元,冯昆治是地道的北京人,上世纪20年代率全家闯关东,来到东北,并发展成为著名的东北冯家门相声团体。
冯振声师承高闻元,是正儿八经的德字辈,他儿子冯大全据说就曾被他收为徒弟,这种说法见于《相声大词典》中“冯振声”词条记载,“受父亲影响,思想新锐,从不墨守成规,如相声界从无父亲收儿子为徒的情况,他却收儿子冯大全为徒弟。”
至于冯振声为何收儿子为徒,一种原因是因为冯振声思想开放,并不保守,加上当上相声门规并不是很森严,另一种原因则是东北相声门远在东北,和内地距离太远,算是相对独立存在。
对于这个说法,也只是传闻,并没有资料可以坐实,马三立在编相声家谱的时候,并没有采用这一说法,而是将冯大全作为了高德明的徒弟,高家和冯家是世交,这种安排似乎更合情合理,但也不排除,在相声界收子为徒是欺师灭祖,因此津京两地相声艺人压根不承认这一师承,但冯家门的地位在这,因此,便将冯大全作为了高德明徒弟,这样则更为名正言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9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