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马三立属于已知的第五代相声艺人,在当代相声界里辈分最高,资力最老,艺术上也最为成熟,并且风格独具。马三立对相声艺术的最大贡献就是对相声艺术优秀传统的全面继承并且发扬光大。马老早年间演的相声主要以“贯口”和“文哏”著称,比如说《夸住宅》、《地理图》、《文章会》等,其表演“活宽、路子正,哪段都有新东西”;中年之后,在表演对口的同时也表演单口相声,并不断编排新相声,且都达到了“余音绕梁”的效果,不仅当时让您乐,还能让您什么时候想起来什么时候乐,真正使自己的相声艺术脍炙人口、回味无穷。
马三立(~),原名马桂福,出身于曲艺世家,祖父马诚方是著名的评书艺人;外祖父是著名的相声前辈艺人恩绪;父亲马德禄是“相声八德”之一;母亲恩萃卿曾学唱京韵大鼓;其兄马桂元师承“相声八德”之一李德钖。家庭环境使他从小就耳濡目染,对相声艺术十分熟悉。他12岁跟父亲马德禄学艺,后拜著名相声演员,“相声八德”之一周德山为师,打下深厚的相声功底。初中毕业后,因家境不好,只得辍学说相声。年开始登台演出,解放前,先后与耿宝林、刘奎珍、侯一尘、高桂清、张庆森、赵佩茹等搭档。年,他与侯一尘搭档登上了全国说唱艺人都向往的天津大观园剧场,并广受观众追捧。后又在北京华声电台和茶社戏院演出,以其独特风格引起轰动。
建国后,马三立积极创作表演新相声,年重新返回天津,此后近十年间里马三立可谓一帆风顺,他参加赴朝鲜慰问团文艺队并任副队长,此外他还是天津市曲艺团的副团长,并且被选为市政协委员,他激情饱满地改编表演新相声。直到年,反右派运动中,马三立因为改编表演的《买猴儿》而被打成“右派”,但实际情况是右派指标由原来的4个增加到11个,马先生只是被报上去凑数,但这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从年秋天当上右派到年秋天返回天津市曲艺团,这19年间马三立只说了3年相声,但他心里无时不在想着舞台,想着舞台下那些爱他的观众。
年平反以后,马三立先生和王凤山搭档,又将《西江月》、《文章会》、《黄鹤楼》、《开粥厂》、《卖挂票》等这一系列拿手绝活再度搬上舞台。难能可贵的是,老人在无人捧哏的情况下,又积毕生之功,编创表演了一系列历久不衰的单口小段,诸如:《逗你玩》、《八十一层楼》、《家传秘方》、《检查卫生》、《找糖块》、《追》等等。
市井气息的相声小段把马先生的相声艺术推向了另一个高峰。然而在年,马三立被确诊为膀胱癌,他于年12月8日在天津举办了从艺八十周年的告别演出,向喜欢他的相声艺术观众们做最后演出。年2月11日6点45分,马三立老人因病医治无效,告别了人世,告别了他的舞台和观众,享年89岁。
马三立先生虽然已经去世了,但他给相声界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无穷的技艺手法。正如马季说的:“马三立的去世对相声界是个很大的损失,他德高望重,是我们的精神领袖。俗话说:‘人无头不走’,有他老人家在,相声出现点什么问题,还可以问问他,他是我们心里的依靠和领路人。外行人可能看不出来,但我们内行人都知道,他的相声不是大路货,有他很独到的地方,就拿他的代表作《黄鹤楼》来说,不少人都说过这段相声,但都说不出马三立那味儿,我觉得大家对作品本身的理解都不如马老深刻,这就反映了我们在继承传统上还是做得很不够的。”
相声发展到今天,有可考证的历史,迄今不过一个半世纪左右。这期间涌现出了不少相声名家、大家,但是真正把相声从“地摊逗乐”这么一种娱乐形式上升为今天我们欣赏到的一种喜闻乐见的曲艺艺术,我们认为马三立先生功不可没。正如王谦祥在听闻马老去世的消息时曾对马老做出这样的评价:“马三立对相声最大的贡献就是使相声这门艺术登上大雅之堂。”
相声界这样评价马三立:谁不学马三立谁不会说相声,谁刻意模仿马三立谁说不好。马三立是迄今在相声舞台上从艺时间最久,跨越新旧不同社会历史时期最长,整理并创作传统作品和新段子最多,最富个性化表演风格和最具经久艺术魅力的一位相声大师,公认的“相声泰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1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