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相声 >> 相声发展 >> 正文 >> 正文

滑稽戏,来苏州一定要听的南方相声

来源:相声 时间:2024/9/1
第一家白癜风医院 http://www.t52mall.com/
如果你现在跑到街头去采访路人,问苏州有什么地方曲艺,我相信绝大部分人都会脱口而出:昆曲和评弹。稍微懂点的朋友可能还会说苏剧,而老苏州会告诉你,在过去的许多年里,还有这样一种从苏州街头成长起来的喜剧承包了许多人记忆里的大部分笑点,也被称为“南方的相声”,它就是滑稽戏。就在今年的金秋十月,一出和苏州人民久违了的滑稽戏《苏州两公差》在苏州人民大会堂复排演出,这出已经30多年没有登上舞台的滑稽戏,是苏州市滑稽剧团享誉业界的经典保留剧目,同时也勾起很多老苏州的无限回忆。这次复排的《苏州两公差》由著名滑稽戏表演艺术家顾芗、张克勤担任艺术指导,优秀中青年演员张昇、浦雨竹、曹立军等倾力出演,可以说是凝结了老中青三代滑稽戏人的匠心。滑稽戏起源于上世纪20年代的苏州,最早是由“小热昏”、“独角戏”等表演形式演变而来。苏州人听到“热昏”这个词肯定很亲切,在吴语里这可是数落人的话,“倷啊是热昏特哉”,形容的就是一个像发高烧似的昏了头。有意思的是在清末民初,江南吴语区一带的街头巷尾出现了一群敲锣打鼓的街头艺人,表面上是在说唱,其实呢是在卖梨膏糖。那些艺人常常打扮得花枝招展,“当当当”敲一阵锣后,眼看围观群众越来越多,便开始表演,有唱民歌的,有说山海经讲苏州故事的,水平高的还会根据现场观众的情况即兴编段子,用相声的行话来说就是“砸现挂”,内容滑稽有趣,常常引发众人的哄堂大笑。每每故事讲到最关键的时候就要话锋一转,进入恰饭时间,开始兜售梨膏糖了。说的话依然既漂亮又发噱,什么“小娘鱼吃仔我个梨膏糖,嫁个男人开银行””……▲杭州的小热昏不过总归是买梨膏糖的人少,看戏的人多,久而久之老百姓就把这种满嘴跑火车的街头艺人称之为“小热昏”,要赶上现在直播红火的年代,这些“三分卖糖,七分卖唱”的街头艺人没准就是一群网红大V。到了民国20年代以后,在吸收“双簧”和苏州评弹艺术等技巧后,这种表演形式在不断的融合、发展,当时有位苏州籍作家徐半梅首创了“趣剧”,后来趣剧又吸收了独脚戏和文明戏的构笑方式,从独幕小戏迅速发展成多幕中、大型趣剧,最终独立的滑稽戏剧种诞生,从街头巷尾正式登上了舞台。据记载,年7月25日,被誉为“滑稽大王”的陆啸悟组织了苏州最早的滑稽戏专业团体民生社,在景德路上的遂园上演了一场精彩的滑稽戏表演,其中最经典的莫过于《钱笃笤求雨》。老苏州人应该知道,苏州话里有时会调侃那些没下雨也带着伞的人:“倷阿是钱笃笤求雨啊?”所谓笃笤,就是从前江南地区常见的一种专门算命、占卜的行当,而这出滑稽戏的主角就是一个姓钱的算命人。说的是有一年苏州大旱,皇帝下旨在民间寻找求雨达人,正巧“钱笃笤”路过,一不小心揭了皇榜,官府为推卸责任,挟持他登坛求雨……没办法啊,他只能硬着头皮上了,求雨的地方就在观前街的玄妙观,围观的吃瓜群众里三层外三层。钱笃笤本来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大不了就是砍头呗,可是,谁知生死关头老天竟然开了眼真的下起雨来了!围观的百姓、官员顿时沸腾了,都认为这是遇到了真正的高人,于是这样一出闹剧就开始了……相声大家都知道,讲究的是“说学逗唱”,而滑稽戏也是四门功课,分别是“说、噱、做、唱”,当然最大的特色还是使用吴语。在表演中通过情节的安排、包袱的抖落,再搭配吴语特有的俗语以及与其他方言之间的差异,制造密集的笑点让观众会心一笑。滑稽戏的表演除了肢体动作、唱腔外,最重要的还是嘴皮子,要口齿伶俐、反应敏捷;而且光会说一口流利的苏州话还不够,周边的方言、北方的方言甚至外语都得会一点,在“九腔十八调”的音乐下,展现“冷隽幽默、爽甜润口、滑而有稽、寓理于戏”的艺术特点。年苏州市滑稽剧团正式成立,作为文化部首批“全国地方戏创作演出重点院团”,多年以来创作了许多老苏州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快活的黄帽子》、《小城故事多》、《苏州两公差》等等,还有先后被改编为电影的《满意勿满意》、《小小得月楼》,都记录了几代苏州人的欢声笑语。▲滑稽戏《一二三,起步走》▲滑稽戏《顾家姆妈》当然,对于许多年轻人、新苏州人来说滑稽戏可能有些陌生了,这类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喜剧形式比起相声小品这种全国人民都听得懂的表演显然要吃亏不少。年,滑稽戏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遗,这既是给予滑稽戏的荣誉,也是对它保护传承的压力。我们期待,滑稽戏可以继续延续自己灿烂的生命,成为一本苏州人自己的《“滑稽”列传》。出品方

喜悦声创监制

乐轩主播

马颖编辑/排版

说书的菜后期

多多-图片均来自网络-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7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