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斯琴高娃、严顺开的《逛厂甸》已经具备小品的基本要素。整个观众席就是厂甸的各个售卖摊位,边走边吃、边聊边喝。节目上的小礼物虽然现在看来太便宜了、人穷,然而,中国味却让我们怀念。
然而,因为属于影视剧的直接翻版,基本没有任何笑点。当然,在那个各种笑料不多、明星并不怎么常见的年代,他们的一走一话,仍然让人们感兴趣。因此,在当年也是比较新奇的。
“小品”的出现是时代的必然。但在“时代必然”中,如果没有陈佩斯、朱时茂先把“小品”作为一种“传奇”,后面的黄宏、赵本山、宋丹丹、赵丽蓉等也很难在年代一股脑地进入“小品市场”。
年,陈佩斯、朱时茂的《吃面条》将小品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可以说,《吃面条》成为央视春晚小品的面世里程碑。很无奈,“第一代小品王”因为各种原因与观众在年“绝唱”后不再相见。然而,《吃面条》仍然是一种“再现型”艺术。虽然表情动作夸张无厘头,但与《宇宙牌》相比仍然要差一些。
年,“第三代小品王”赵本山被“无缘春晚”也是观众的一大遗憾。可以说,自年开始,当“王者不在”下,“新王”在不断期盼中年年失望。
艺术是有自己的规律的,人们的喜爱也是分层次、分人群的。艺术的高低不是你说“落后”“不符合时代”就是“落后”“不符合时代”的。对于两代小品王的不正常“消失”,其实人们都很有意见。春晚更不好看了。
年的春晚,相声继续发挥讽刺为第一武器,终于不让小品的欢乐。
相声有歌颂型、讽刺型、再现型三大类,再现型其实就是对现实的一种再现。比如戏迷、歌迷的一些可笑举动的再现,刷牙刷着刷着、唱着唱着把腮帮子捅漏了,这既不是歌颂、也不是讽刺,就是一种再现。
不论是什么类型的相声,你首先得让人笑。无论你编这个相声的目的是什么,是寓教于乐还是传输知识或是展现自我技能,首先就得是让人笑。当然,让人哭也一样,哭笑只是表现形式,本质是一样的,都是要切合观众的心理,满足观众的某种情感抒发。
年的相声并不输于小品,尽管你是陈佩斯、朱时茂,对方也是厉害角色,那就是马季。作为歌颂型相声的开创者之一,《宇宙牌香烟》充分展现了讽刺型相声的魅力。充分表现了当时的人们对“推销员”这一新兴从业者的爱恨情仇。
从现在的角度,该小品出现了吸烟镜头,很明显是不利于“禁烟”的大事儿,因此,在谈论艺术的时候往往被故意忽视。但问题是历史就是历史,那个时代就是那样儿。如果不行,弄上马赛克就行了。
在这个节目中,人们把对假冒伪劣产品的愤怒化作笑声,是一种对欺骗者的蔑视。同时,因为马季的这部作品的成功,相声演员表演小品在日后几年成为一种流行方式。
到了年,以当时的记忆看,陈佩斯和朱时茂的《拍电影》是年故事的继续,还是陈小二表演。总体上这届春晚语言类节目比较失败。
第一,节目太少。个节目只有3个语言类节目。《看电视》的表演者是姜昆、李金宝,说句实话,对这个节目我没有任何印象。
第二,表演质量不好。《拍电影》的形式是“拼凑活儿”,除了表演外完全是年套路再现。即使如此,如果没有马三立先生的出场,那届春晚的最大的亮点就是《拍电影了》,马三立大师表演的《大乐特乐》一如既往地看到老人家就想乐,有一种站着听以示尊敬的冲动。
年语言类节目最大特点是姜昆崛起、冯巩出现,但本届春晚最大的语言类节目就是陈佩斯、朱时茂的《羊肉串》。
年春晚的语言类节目特点就是不好看,但相声新兴势力出现。全部37个节目中,语言类节目8个,其中相声5个、小品2个、山东快书1个。
相声中《唱歌的姿势》是节目的压轴,大轴永远是歌曲。表演者是姜昆唐杰忠,本届春晚力捧的演员就是姜昆,相声五个节目姜昆、唐杰忠就表演了2个。另外,相声界“新秀”出了两对儿,一对是刘伟和冯巩,一对是笑林、李国胜。小品的新鲜血液也已经出现,那就是串行演小品的《送礼》表演者:李婉芬、周国治。
年郭达出现,小品在与相声的竞争中全面落败
年春晚的语言类节目特点是相声界百花争艳,小品界新生势力出现。在本次春晚节目的35个节目中,语言类节目占了8个,全部被相声、小品瓜分。其中,相声5个、小品3个。
比较好的节目有三个:《虎口遐想》姜昆、唐杰忠;《五官争功》马季、赵炎、王金宝、冯巩、刘伟;小品《产房门前》郭达、杨蕾、高兰村、邹小茜。很显然,《产房门前》这一形式成为日后小品的常用形式,但论其节目,《虎口遐想》《五官争功》非常成功,完全可以被列入“典范”行列。
年的相声小品其实也都没什么亮点,陈佩斯老师和小香玉的合作,应该是本届春晚最奇特的组合。最闪光的节目应该是《西游记》师徒四人的出场、最有艺术含量的节目应该就是牛群、李立山的《巧立名目》。这届春晚,我最喜欢曲种评书再次出现,刘兰芳先生表演“贯口”,让人听得非常过瘾。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5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