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领域,评选评优是广受欢迎的形式,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娱乐界。这种评选方式不仅能激励人们去追求卓越,也能提供娱乐价值。
就像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天津五档相声之说,张寿臣、常宝堃、侯宝林、戴少甫和马三立是那个时代的佼佼者,天津报界还会定期举行投票选出相声魁首。
这种评选方式不仅能提升相声行业的知名度,也能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个行业。
上世纪八十年代,相声行业逐渐复苏并蓬勃发展,这也导致了相声评优活动的再次出现,而且这种评优活动每隔几年就会有一次。
评优形式多样,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些评优活动,下面笔者就选出其中五次最具代表性的评选,来分享一下哪些相声名家能够在这些评选中崭露头角。
需要强调的是,这种行业评优与相声大赛有所不同,相声大赛的评选主要是针对参赛作品,而行业评优则会首先考虑行业影响力,以及在观众中的知名度和好评度。
《中国戏曲曲艺词典》在年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对相声行业进行了评选,那就是在词典中单独列出十五位相声艺术家的名字,这是对他们杰出贡献的认可。
这十五位艺术家包括:朱绍文、李德钖、焦德海、张寿臣、王长友、常宝堃、赵佩茹、马三立、刘宝瑞、侯宝林、罗荣寿、常宝霆、常宝华、苏文茂和马季。
尽管焦德海、王长友和罗荣寿的名字在其他相声行业历史榜单中出现得较少,但他们都是相声界的知名人士。焦德海是焦家门的开创者,王长友是相声界有名的“肚子宽敞”,而罗荣寿是相声改进小组的发起人之一,也是北京曲艺团的元老之一。
这部词典在年发行,其单列条目十五位相声艺术家的选择在当时是相当权威和科学的。
年吉林省曲协评选出的十大笑星,包括马季、姜昆、李文华、侯耀文、石富宽、高英培、郝爱民、师胜杰、常宝华和赵炎。
虽然这次评选更多地带有娱乐性质,选出来的笑星也符合他们当时的知名度。然而,这个“十大笑星”名单主要基于媒体和单位的支持,对于全国其他地区的相声演员来说有些不公平。
不过,这也强调了媒介平台对于新时代相声艺人的重要性,即使技术水平再高,没有适当的平台也无法展示。
年,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名为《笑林十大巨星》的书,书中列出了十位备受瞩目的笑星。这是一次别具一格的评选,除了考虑知名度外,还注重艺术性。
其中,马三立、侯宝林、常宝华、苏文茂、马季、李文华、唐杰忠、姜昆、侯耀文、李金斗等十位笑星入选,成为当时笑星界的佼佼者。
这份名单可以说是一份科学的、全面的评选结果,真正体现了这十位笑星的艺术才华和影响力。马三立和苏文茂代表了天津相声的辉煌,李金斗则是那几年的新秀,他的入选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侯宝林金像奖:年评选最受欢迎相声演员,评选以侯宝林的名字命名。这次评选首先考虑观众意见,艺术性和行业影响力并非考量重点。
名单包括马季、姜昆、唐杰忠、侯耀文、牛群、冯巩、李金斗和笑林。该名单反映出了当年相声演员知名度的变化,其中除了笑林已经过气,其他七位都是知名度和美誉度兼顾的相声演员。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天津相声圈无人入选,这可能是因为平台问题。
年央视《发现中国》栏目制作的专题节目《相声大师》,是对相声艺术的一次深度解读。这次评选从相声行业和艺术的角度出发,评选出了七位相声大师:李德钖、张寿臣、马三立、侯宝林、刘宝瑞、常宝堃、马季。
这七位大师无论是在行业影响力还是相声艺术上,都是无可争议的权威代表。2.综合历次各种形式的相声行业评选,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那就是不论是从观众角度的评选,还是从行业影响力和相声艺术角度,每次都能入选的只有一位——马季!
这充分证明了马季在相声行业的权威地位和深远影响。
马季相声大师,集传统与现代、讽刺与歌颂之大成,他是相声行业发展的重要推手。由此可以推断出,“马季之后,再无大师”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因为马季先生的确为后辈树立了难以逾越的高峰。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8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