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的兴衰荣辱,与我无关”
很难想象,这句话是由“相声之王”于谦说出的。
到底发生了什么,让于谦对相声如此感到失望呢?
固执的“愚蠢之人”
说起于谦,相信家喻户晓,无人不知,因为他身上拥有太多荣耀和地位。
他和吴京、马未都是一条裤子的好友,同时也是北京摇滚协会的副会长。
当他遇见他的妻子时,她只有19岁,而他自己已经29岁了。
可以说,没有郭德纲,他依然可以过得非常精彩。
因为郭德纲的原因,他认清了人性的丑陋。
年,一个六岁的小孩,在北京纷繁复杂的胡同里,一只手捧着蛐蛐,一只手提着鸟笼,看起来悠闲自在。
他就是于谦。→这就是于谦。
现在的于谦不是住在父母家,而是住在姥姥家。
这与他父母的职业息息相关。
于谦的父母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家庭出身,因此在社会中享有崇高地位。
例如,当时于谦的父亲担任大港油田的负责人,每个人见到他都必须称呼他为老板。
他的母亲是一位优秀的理工科高材生,专注于化工提炼领域的工作。
因为那时国家正在快速发展,所以父母无法在身边照顾于谦。
只好把他送到姥姥家去。
没想到的是,原本乖巧懂事的于谦,到了姥姥家之后,竟然变得截然不同。
我姥姥家还有五个姨妈。女人多半天生就有母性,所以对于像瓷娃娃一样的于谦,她们自然会百般呵护。
只要于谦一念之间,不管是花、鸟、鱼还是虫,统统都买!
于谦这个年纪轻轻的童心,在几位女性的照料下,竟悄然变成了一个“小老人”,不再喜欢玩具,而爱好遛鸟。
提着鸟笼一整天也不现实,毕竟这东西不能用来解决温饱问题。
恰巧,于谦无意间听到有人在说相声,顿时激起了他的好奇心。
他仔细观察了几天,发现相声表演和参与花鸟鱼虫兴趣爱好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
他在想,如果有一天他能成为一名相声演员,赢得全国人民的认可,那将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啊。
因此,他打算开始表演相声。
出乎意料的是,他的决定立即受到了姥姥的反对。
由于于谦中学尚未毕业,现在就去学习相声吗?这不是在胡闹吗!
尽管于谦年纪不大,但脾气却很倔强,像个发誓要成为相声演员的样子。
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奶奶只好同意,将他送去北京戏曲学校学习相声。
姥姥学相声还不久,就被著名相声大师王世臣找去,让她带走了于谦。
事实上,也许是因为于谦过去习惯了懒惰,导致思维不够清晰。
王老师教给于谦的每一点知识,他都是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
王老师也有心愿再多教一些,或许会有所成就,说不定能事业有成。
无论如何教导,于谦就像是一块迟钝的榆木块,没有开窍。
然后,王老师给了四句评语。
理应如此,被老师打发回去后,于谦应该意识到现实了。
他一旦产生兴趣,就像发了疯一样,拼命地学习相声,一遍没掌握就再看一遍,再看不懂就看八遍。
在这个过程中,于谦结识了李金斗。
李金斗觉得这个孩子很有毅力,于是就把他拉到自己身边来,虽然没有正式收为徒弟,但还是传授技艺给他。
于谦在接受李金斗的指导后,他的才华得到了极大的激发。
令人始料不及的是,李金斗不仅教于谦说相声,竟然还传授给他喝酒的不良习惯。
这才演变成了后来的“抽烟、喝酒、烫头的谦大爷”。
然而,也许是因为内疚,李金斗决定帮助于谦。
这意味着寻找导师学习。
了解相声这种艺术需要非常重视传承,要想从事这个行业,首先需要找师傅拜师学艺。
然而,李金斗认为自己不适合继续担任于谦的师父,因此他选择了石富宽接替自己。
于是,石富宽收下了于谦作为他的徒弟,于谦因此得以拥有师承,可谓正式踏入相声界。
相声浪子
在得到师父的指导后,于谦很快就被纳入了体制内,每天的生活充实而忙碌,除了餐食和茶水,还要阅读报纸,并利用空闲时间表演一些相声节目。
经过一段时间,于谦开始自己找事情做,以打发时间。
那时期,绝对是于谦生平最放松的时光。
先是从事摇滚音乐,然后去北影进修。
在这之中,他成为了北京摇滚协会的副会长,而在《战狼》和《老师好》这两部剧中,他表现出色,大放光彩。
一个女孩的突然出现,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
她的名字是白慧明。
年,29岁的于谦在参与电视剧《红印花》的拍摄,而19岁的白慧明因为感到无聊,就跟随老师来到剧组,开始当起了群演。
谁会料到,于谦和白慧明两人会一见钟情。
一个有智慧的人,一个有天赋的人,两年后就建立了自己的小家庭。
然而此刻,却遇到了困难。
过去,有一个人叫于谦,独自一人吃饭饱了,全家都不会饿。
因为有了妻子,开销增加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只能接更多的演出来赚钱。
在那个时间,戏剧团告诉他,一位名叫郭德纲的矮黑胖正需要一个伙伴。
于谦压根儿没想过,只要有钱,无论是小瘦子还是大胖子都行!
没想到,在这次表演结束后,郭德纲和于谦竟然相互产生了一种互相欣赏的感觉。
数年后,郭德纲创立了德云社,紧接着成功邀请于谦加入,二人成为了不可分割的搭档。
即使德云社随后发生了“台柱子出走事件”,他仍然坚如磐石。
只要郭德纲还在德云社,我就永远不会离开。这句话展现出他对相声和情感的坚守。
真正令他伤心的是在年。
在那年,于谦和郭德纲精心创作了一部《中国百年相声史》的相声节目,旨在传承相声艺术。
演出刚开始没多久,观众席就开始喧哗不休,最终只能在尴尬的氛围中收场。
此时此刻,也许于谦已领悟到,观众追求的只是欢乐,相声在他们眼中不过是一种娱乐方式,并非艺术之本。
他在那一刻意识到,要使相声恢复到鼎盛时期的机会几乎没有。
结语
尽管于谦反复表示对相声感到失望,但他从未停止努力挽救和传播相声。
尽管到了年,他已经55岁,但仍然在和郭德纲一同努力为相声艺术而奋斗在舞台上。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8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