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相声 >> 相声介绍 >> 正文 >> 正文

天津混混儿最后归宿是站笼和胯下,被贪腐的

来源:相声 时间:2023/8/6
儿童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hl/150716/4657304.html

天津人所熟悉的“混混儿”最早叫“土棍”,相传乾隆年间就已危害一方,被清政府称为“天津土棍之多甲于各省”。

早期的混混儿近似于地痞无赖,不过江湖儿女江湖事,混混儿们横行近年,直到清末才有了李金鳌这样的“行业巨头”,随后被说书人、江湖艺人演绎成天津的市井奇人,将无数的混混儿传说附会到这位集大成者的身上。

若是你喜欢听郭德纲的单口相声,还有津沽传统评书《沽上英雄谱》《混混论》等几套评书,老先生们那是人人会说,而且说得一个赛过一个神奇,把一个天津“大耍”混混头儿说得比近代英雄传中的霍元甲、大刀王五那样的人物还牛。

实际上,到了庚子年(年),义和团勃兴,虽然短短几个月,却把锅伙混混儿遮盖下去,不敢活跃。及至八国联军破城,地方官逃走,洋兵掌握地方政权,他们更不敢出头露面。

好容易年辛丑条约签订,洋兵退出,袁世凯作了直隶总督。

天津混混儿算是遇到了天生克星。

袁世凯年少随父亲袁甲三在津候补时,颇知天津风俗,深恨混混儿这类人。他到任不久,就下令严拿,一经捉获,即诬为海盗送往营务处枭首正法,当时不知杀死了多少“英雄好汉”。

对付悍不畏死的混混儿,袁世凯还有手段。

一是站笼。

又叫立枷,是清代仅次于凌迟的一种酷刑。木笼子上端是枷,卡住人的脖子,脚下垫上一摞方砖。抽去砖块,人在里面只能脚尖着地,颈部被不断拉伸。刘鹗的小说《老残游记》里就有这样的描述:“未到一年,站笼站死两千多人。”

这位名叫张掌华的天津男子,应该是中国历史上以恶棍的形象留下身影的第一人。这张照片对他做了罪名定性,同时成了他的遗照。

而在另一张照片上,张掌华被打扮得很整洁,不过手持左轮的姿势非常别扭。小编估计这是一张摆拍的“形象照”,以便洋人或官员们“品鉴”。

尤其是看到年3月17日法国画报《lepetitparisien》(小巴黎人)上,刊载了“天津恶棍张掌华”行刑专辑,这个专辑共8页,小4开,前后两页彩色印刷。

可见这位张掌华是被作为某种“珍稀动物”被拍照和记录的。

而从另一方面来看,洋人新奇的往往是当时清政府所日常的,“张掌华”可能就是天津混混儿的一员,甚至是当时的大混混。

除了求生不得,求死极慢的站笼,袁世凯的手下大将杨以德还想出了一个更“损”的点子。

那些求饶的混混儿自然不能轻易放走,想让他们“从良”也难上加难,所以外号“杨梆子”的杨以德让他们钻青楼女子的裤裆。在当时社会,没有比这件事更侮辱人的了,而混混儿讲究的就是个面子,所谓“绝不能栽面儿”,但凡是钻过裤裆的,出来后也就没脸上街做混混儿了。

或杀、或虐、或辱,天津混混儿这下算是被打断了脊梁,尤其杨以德从年当上警察,年以直隶省长兼全省警务处长、天津警察厅长的巅峰职位下野。可以说,这20年间,天津混混儿完全是看这杨梆子的眼色活着,哪有什么“大拿”敢喘口大气儿。

杨以德当然也不是善男信女,身家达到万,比起后来的香港“五亿探长”还夸张。传说中的天津混混儿就是被这么一个贪婪的北洋警察搞了个灭门。

南开区二纬路曾有座杨以德故居,后因修建地铁,或已被拆除。

直到年代随着日本人刻意培植,混混儿又死灰复燃,不过还要依仗着青帮力挺,后来才出现了袁文会这样的“著名”汉奸。最终,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天津混混儿算是彻底消失。

东北人爱说“胡子”张作霖,上海人爱提青帮“杜月笙”,北京人有老炮儿,四川人有哥老,两广也有大各种大哥,所以天津人的都市传说中,有混混儿出场并不稀奇,甚至在文学作品和曲艺文艺中,地痞恶霸变成了侠义可亲的一方守护神,也不算过界。

不过,就让这些大小混混儿留在属于他们的记忆和传说中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5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