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德云社的发展可谓是如日中天,不论是男女老少,说到德云社大家都是不陌生的。而郭德纲似乎就是德云社的招牌与标志。
熟悉德云社的人都知道,德云社是“老郭”一手创建的。
早年的郭德纲,为了自己的相声之路,可谓吃了不少的苦,之所以能够走到现在并爆火,除了自身的努力和付出之外,也离不开他的恩师侯耀文。
在他被人鄙夷的时候,是侯耀文力排众议的决心收他为门下弟子,这才让他“师出有名”。
或许是之前吃了太多的苦遭受了太多的白眼,郭德纲早年的性格一直都很刚毅,也因此得罪了不少人,姜昆和周立波就是其中二人。
老郭甚至放下狠话,称自己一生都不会与此二人同台。
是误会还是真的结了仇怨?
当年他们之间到底经历了什么?
1.为了一份“编制”甘为犬马
自古以来,说到相声,人们总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天津。
不错,天津是相声之乡,而相声也成了天津城的一个标志。
年,郭德纲出生在一个极其普通的家庭里。
之所以说普通,是因为在他出生之前,家里从来没有走上文艺道路的先例,更别提说相声、说评书了。
然而郭德纲偏偏就是那个例外。
在郭德纲小时候,因为长年在少年宫的缘故,对曲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个想法是很大胆的,原本家里人也以为他只是一时兴起,毕竟相声这个东西,除了要勤学苦练磨嘴皮子之外,还少不得天赋。
可郭德纲却是个实心眼儿,认定的东西再难也会坚持下来,谁又能想到郭德纲最后能把相声发展成了自己一生的事业。
在他小时候,就曾先后跟着评书大师高庆海和相声名家常宝丰学习。
只是学归学,他最终都没有正儿八经的拜过师,这也为他日后的相声之路平添许多坎坷。
年,15岁的郭德纲进入了天津曲艺团。在当时那个年代,如果能够混上一个编制,那是象征着一辈子的稳定。
更何况,在曲艺团还能够跟着很多专业相声评书大家学习,郭德纲自然心生向往。
当时单纯的郭德纲,以为只要自己足够努力就能够达到自己最终的目的地,他每天披星戴月的工作,常常通宵达旦,哪怕几个月都拿不到一分钱工作也没有怨言。
后来回忆那段日子,郭德纲说,当时真的是饭都快吃不起了,自己只能买很多面条回来,然后用清水煮,煮成面糊,再一口气吃掉,因为这样管饱一些。
也是在这里,郭德纲遇到了杨志刚。
杨志刚在天津颇有名气,是个著名的相声演员,看到郭德纲在台上机敏的反应和麻溜的嘴皮子,很是喜欢。
再加上郭德纲嘴巴又甜,杨志刚决定把这个有潜力的小伙子收为门下徒弟。
在后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编制”成了他的梦想,也成了他前进的动力,为了拿到编制,他真的是什么苦都吃得下。
可是在那个年代里,编制就意味着“铁饭碗”,既是他所求的,也是千千万万个人所求的,僧多肉少,加上自己又没背景和权势,苦等多年这个机会也没有落到他的身上。
后来,郭德纲带着一腔热忱只身前往北京。
可现实总是残酷的,初到北京的郭德纲,人生地不熟,根本没有人理睬他。
为了能够继续在北京生活,等待机会,他开始为一些文化影视公司写稿子、打杂,只要能挣钱,什么都干,甚至他曾经把自己关在“笼子”里扮猴子。
那段艰难的岁月里,酸甜苦辣他都经历了个遍,唯独没有甜,但即便这样,他还是满怀希望。
不得不说,郭德纲确实是一个很有韧劲的人。
在北京辗转一段时间之后,他得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机会。
当时有一个文工团的领导很看好郭德纲,甚至还对郭德纲承诺,只要他好好干,用心工作,至于编制的问题,他来解决。
听到这句话,郭德纲自然是喜不自胜。
更何况当时领导为他分配的搭档还是当时名气不小的于谦,他更加认为自己终于时来运转了。
可惜,就在他还没有高兴多久,老天就给了他一记狠狠重锤。
编制确实是下来了,只是得到编制的不是他而是另有其人。
这一刻,郭德纲坚持多年的“编制梦”彻底地破碎了,认清现实的他似乎也看透了,不愿再为之执着了。
2.恩师侯耀文给了他未来的希望
相声本就与其他行业不同,要想在这个行业里出圈,必须得有人带,而且这个人还不能是普通的人,必须也是说相声的,师父名气越大,徒弟往后的路就越好走。
前面提到过郭德纲正经拜过的师傅就只有杨志刚。
杨志刚的老师是相声表演艺术家白全福,而白全福又是和侯宝林不相上下的知名大家。
要知道侯宝林当时在相声界可是泰斗级别的人物,与之齐名的白全福的徒弟名气自然不小。
而郭德纲当年之所以选择离开,除了编制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更多的还是和杨志刚的那一段恩怨纠葛。
郭德纲跟了杨志刚之后,在事业上不仅没什么起色,反而还陷入了一场“反贪风波”。当时,天津正值反腐的关键时期,恰好杨志刚所在的单位被查出有虚假票据的嫌疑。
于是经过几番调查最终也瞒不过去了,杨志刚只好“大义灭亲”,最终,这个罪责由郭德纲承担,并且得到了为单位工作三年的惩罚。
这件事情不仅成了郭德纲心中的刺,也使他与杨志刚的关系低至冰点。
他对杨志刚彻底寒了心,以致于在三年期满后,郭德纲头也不回地离开了杨志刚,再次踏上了“北京之途”。
在北京挨过饿、受过冻,也被人看不起过。随着他的“编制梦”破碎,他意识到,自己要换条路,换个活法儿。
于是年,他顶着白全福徒孙的名号,和李菁几个人一起在北京组建了北京相声大会,也就是后来德云社的前身。
也是在这一年,郭德纲的儿子郭麒麟出生了。
创业之初的艰难和心酸不经历永远都无法体会。
那边自己的妻子刚生产完,儿子呱呱坠地,这边他却自顾不暇,整日为了剧团没有人气、没有观众而苦恼。
他不明白,为什么大家就是不买他的账呢?
还是说无名之辈难道就不配讲相声吗?
纵然疑惑不解,郭德纲也没有想过放弃。
开弓没有回头箭,他已经一无所有了,除了坚持下去没有别的选择。可是他的妻子胡中惠并不理解他。
与他结婚生子后,家里的事情都是她一人在操持,而郭德纲的事业又没有丝毫的起色,胡中惠选择了放弃。
她留下郭麒麟,与郭德纲离婚后便远赴日本了。
离婚后的郭德纲,一边带着孩子,一边还要撑起举步维艰的剧团。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都没有再触碰感情。
直到年,曲艺家王惠的出现,才让郭德纲又有了家的感觉。
当初二人的恋爱遭到了王惠父母的严重反对,郭德纲凭借自己的韧劲儿,通过3年的努力,终于打动了王惠的父母,二人修成正果。
年,郭德纲遇到了真正的恩师侯耀文。
侯耀文看出郭德纲是真的喜欢相声,还能吃苦、有包袱,人也实诚,是个说相声的好苗子,于是想要收他为徒。
能够拜师侯耀文可是一件不得了的事儿,这就意味着郭德纲师从大家,以后也是“根正苗红”,不再像一棵野草一样无依了。
有人欢喜有人忧。当时正值传统与新潮碰撞交融之际,郭德纲所讲的相声,跳脱了传统,甚至经常会有一些“荤段子”和不雅的词汇,虽有笑点,但是却得罪了很多传统的相声大家。
听到侯耀文前辈要收郭德纲为徒,很多相声界的名人大师都坐不住了,纷纷站出来反对,甚至讨伐郭德纲。
但是侯耀文执意将郭德纲收入门下。
拜师之后,德云社彻底火了,而郭德纲也逐渐多了很多新身份:相声演员、主持人、导演,声名大噪。
侯耀文对郭德纲的偏爱,不仅是对郭德纲的一种肯定,更像是一根救命稻草,也给了郭德纲继续坚持下去的希望。
多年后,郭德纲提到师父侯耀文仍是一脸的感激。
他曾过,如果没有师父,也就没有今天的德云社,更加没有现在的他。
在他心里,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他的一切都是师父给的,所以自己也应该学会感恩。
这一点,在侯耀文百年之后,郭德纲确实做到了。
在侯耀文的葬礼上,郭德纲磕头下跪一样不少,直到好友于谦来了,他再也忍不住抱着于谦开始痛哭。
侯耀文逝世后不久,师叔侯耀华的真实面目开始暴露出来,他想要霸占侯耀文生前的财产。
郭德纲为了维护师父最后的尊严,实在看不下去,于是挺身而出,不惜与侯耀华结怨,帮侯耀文的女儿侯瓒出庭作证打官司。
侯耀文对郭德纲的知遇之恩,也换来了郭德纲的敬重与爱戴。
如今说起师父,郭德纲大概也只认侯耀文了吧!
3.与姜昆的理念分歧而矛盾不断
即便郭德纲的师父是著名的侯耀文,却也还是遭到了很多同行的“不满”,姜昆就是其中之一。
姜昆作为传统相声的主流代表人物,对郭德纲却是不屑一顾。
世人皆知姜昆看不上郭德纲。
究其原因,无非是说郭德纲言语粗鄙,难登大雅之堂,而其作品也是低俗一笑,实则毫无内涵可言。
当时姜昆不管参加什么活动,只要逮着机会就会“内涵”一下郭德纲。甚至他还公开发起“反三俗”的倡议活动。
顾名思义,三俗就是指庸俗、低俗、媚俗,话里话外,都暗指郭德纲及其作品。
姜昆作为相声界“大佬”级别的人物,他带头“抵制”郭德纲,自然会有不少“名师大家”追随其后。
可别看他虽然在相声界地位稳固,但是老郭也不是个好惹的人。
不管是在微博里还是在节目上,对于姜昆的鄙夷,老郭也总能“恰如其分”地怼回去,二人唇枪舌战,丝毫不让。
原本只是两个人的明争暗斗,最后却因为姜昆在全国两会上提交的的一纸提案而上升到两拨人、两个流派的对立。
提案主要针对当时相声圈和娱乐圈各种“三俗”现象,姜昆主张“反三俗”和彻底取缔小剧场。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个“三俗”内指的就是德云社。
如果这份提案一经采纳,对德云社来说无疑是灭顶之灾。
也是这次,让老郭再也忍无可忍,他甚至发动德云社所有的成员和自己的爱徒,在网上集体声讨姜昆。
一边是站姜昆的传统主流队,一边是站郭德纲的后起之秀队。姜昆与郭德纲的矛盾再也不是两个人唇枪骂战的事了,而是上升到了两个社会团体。
随着事件的发酵,各大媒体也开始高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