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界“旧瓶装新酒”的例子屡见不鲜,能将别人的代表作改头换面,重新加工后演成自己的成名作,这是演员的能耐。既不涉及抄袭,更谈不到可耻。像之前写过关于郭德纲、徐德亮的创编相声《穷疯了》,就是根据当年杨议、杨进明的《没注意》改编创作而成的。
提到相声新势力的卢鑫、玉浩,很多人可能立刻会浮想起“天雷滚滚”的魔性声音。这四个字在当时一度成为了网络流行语,大多数观众或许都记不清他们这段成名作到底叫什么名字,但“天雷滚滚”却早已成为这对搭档的代名词。年的笑声传奇竞演中,两位青年相声演员也正是凭借这段创编相声一战成名,从此火遍大江南北。
他们这段相声原名叫《众口难调》,在表演过程中,逗哏演员充分发挥了“学”的特点,从仿学形形色色的“热心观众”中组织包袱。其作品主题深意在于讽刺外行给内行提出的各种看似“合理化建议”,实则违背相声规律。而事实上,这段创编相声的梁子在以往的相声作品中是有章可循的。
卢鑫、玉浩的《众口难调》其实是在当年王平、郑健合作的《如何是好》基础上进行的深度加工整理。老观众可能还有印象,当年他们二位把这块新活使得相当火爆。段子以捧哏的汇报演出背《报菜名》展开,逗哏演员一人分饰三角。不管是表演要“抑扬顿挫”、“饱含深情”还是“加身段”,总之对捧哏演员提出了各种“姑妄言之,姑妄听之”的建议,结果非但没让这段贯口锦上添花,反而把好好一段传统相声改得非驴非马。段子虽然没有明示提建议的三个人都是什么身份,但讽刺的效果显而易见。
不光是卢鑫、玉浩借鉴过这段《如何是好》,北京的青年相声演员应宁、王玥波也对它做过翻新处理。前些年他们二位说这段时,保留了原先《如何是好》这个名字,但在内容上进行了二度创作。分别演绎了“咆哮体”、“甄嬛体”、“还珠体”的《报菜名》,改良后的效果同样让人啼笑皆非。
从演出效果来看,其火爆程度甚至超越了原版,但美中不足的是,逗哏演员始终是以“本人”身份提出的建议,而非以“旁观者”视角展开。虽然不影响包袱效果,但段子讽刺的对象却被无形中弱化。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王平当年的这段创编相声能受到同行们的如此青睐,说到底还是主题立意好,讽刺性极强,现实意义深刻。那创作素材又来源于何处呢?这个其实得益于王平的老恩师李伯祥先生。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李伯祥去外地演出。返回途中坐火车恰巧遇上了这么一位“热心观众”。在火车上闲聊时,那位就提到了相声演员常说的这段《报菜名》。通常来说,演员使这块活,最常用的底就是,甲:“你爸爸吃完一抹擦胸脯”乙:“吃饱了?”甲:“撑死了!”这位“热心观众”自认为这么处理底包袱效果不好,不如改成用话剧演员的腔调说:“你父亲就这样的死去了。”
当时,李伯祥听完不置可否。因为知道这位不是“相份儿”,人家好心提出来的建议,不能直接反驳。回到天津之后,他就把这段火车上的经历讲给了同行。大家伙听完全都乐了,可不是逗乐的,而是气乐的。真要说相声的都这么改,底响不响暂且不提,那样还能叫相声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