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相声经典贯口中最出名的莫过于《报菜名》,据说是相声演员启蒙时必学的段子之一,从民国时的常宝堃(小蘑菇),到后来的李伯祥、马志明,再到郭德纲、岳云鹏,都说过这个段子。段子里面有一道菜叫清拌粉皮儿,说的就是具有多年历史的河南濮阳孟村粉皮。
在河南濮阳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孟村,数百年来家家户户以做绿豆粉皮为生,最火热的时候整个村子都弥漫着一股绿豆淀粉特有的香气,村口街道到处都是晾晒粉皮的高粱排子。孟村粉皮薄如蝉翼,明若窗绫,洁如白璧。《濮阳志》盛赞其“薄如纸,白如雪”、“圆滑透明,耐火味真”。濮阳坊间顺口溜“北有魏县梨,南有孟村白粉皮”,足见孟村粉皮在圈内的知名度。据传明朝朱元璋皇帝来到此地时就吃过绿豆粉皮,并做过一道菜叫鸡丝烩粉皮,味道非常好,自此以后,孟村粉皮名声大噪,尤其在冀鲁豫一带较为出名。
据考证,粉皮最早见载于北魏《齐民要术》。元代《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中多款菜名用粉皮配制,如“假鳖羹”等,并用其作仿荤的“假鱼脍”。清代《食宪鸿秘》中之“素鳖”,鳖裙是加了墨汁制成的粉皮充代的。明代伟大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绿豆为“真济世之良谷也”。具有清热解毒、止渴利尿、消肿排毒之功效。经常食用可以降低血压,消火解暑,健脾生津。绿豆粉皮可与鸡、鱼、肉搭配炖出各种美味,也可凉拌、热炒,是家宴的理想菜肴。
粉皮是北方老百姓家中常备的一道经典食材,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吃法。不完全统计,貌不惊人的粉皮居然可以做出多道菜。孟村粉皮采用上等绿豆,全部都是手工制作,不含任何添加剂,浓缩绿豆之精华,不但有很好的养生效果,更是食之筋道爽口,回味无穷。“一桌酒菜都有剩,只有粉皮吃个净”就是对孟村绿豆粉皮的真实写照。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如今的孟村已经被拆成了一大片废墟,大部分孟村人都搬进了楼房,传承三百多年的粉皮制作工艺也随着那一声机器轰鸣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
年,不惑之年的孟村人付双文不忍心看着数百年的孟村粉皮技艺被历史淹没,下定决心守护好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给全村人留个念想,留住乡愁。年,“乡村振兴”被正式确定为国家战略,更加坚定了付双文把孟村粉皮产业做大做强的信心。
为了让更多人直观的认识到孟村粉皮的价值,年初,付双文在华龙区颐东街开了一家名叫做“调个粉皮”线下体验店,创新性的开发出了“粉皮现做现调现吃”沉浸式消费场景,让粉皮与消费者的距离拉得更近,也带动了干粉皮的销售。
付双文告诉我们:他们家的粉皮精选南阳优质绿豆,从源头严格把关,粒粒精选,无巩无胶,营养健康。绿豆和水,经过一天的沉淀,将过滤好的绿豆淀粉调成稀薄粉糊状态,质地更加均匀细腻,最原始的食材通过了时间的检验,经久耐放,成为濮阳人逢年过节、会亲朋好友的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现在濮阳很多大型饭店用的粉皮原料就是他们家的。
在店中我们亲眼见到了调个粉皮的制作过程,一名老师傅将搅拌均匀的淀粉糊倒在制作粉皮的专用工具——旋子上,拨动旋子边,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滑如凝脂的淀粉糊迅速在旋子里散开,在滚热的旋底凝固成一层薄厚适中的粉皮。两人配合,将旋子迅速过一遍凉水,转着圈儿地将粉皮揭下,然后剁开盛碗,放入料汁、辣椒油、麻油、花生碎、黄瓜丝、醋等搅拌一下,一碗吃起来清爽可口、降火祛湿的调粉皮就做好了。
小粉皮,大产业。每一次和付双文见面都能从他眼神中看到坚定做好粉皮事业的信心。他说“人的一生很短暂,只能做好一件事。而粉皮就是我一生要去完成的事业”,为了让孟村粉皮做大做强,付双文从对接产业政策到整合上下游资源,都事无巨细的一件一件落实跟进。
最近他依据不同场景的用途需求,研发出了火锅专用粉皮,饺子包子专用粉皮,壮馍专用粉皮等,并联合濮阳县、清丰县的粉皮厂家共同成立濮阳粉皮经济(产业)发展合作联盟,抱团发展,互助共赢,共同把濮阳粉皮产业做大做强,助力龙城乡村振兴事业。接下来他还要将粉皮线下体验店标准化,依托直营或者加盟带动更多青年人创业,与粉皮相关的短视频矩阵也在打造中,不久的将来直播带货也将赋能孟村粉皮再上一个新台阶。
去年春节,他的粉皮礼盒供不用求,北京上海的朋友都大量采购了他的正宗地道手工粉皮,据说德云社的餐厅也选用了孟村粉皮,郭德纲老师吃了以后赞不绝口,直夸小岳岳老家河南濮阳人的厚道和实在。
如今,乡村振兴的号角早已吹响,一大批心怀理想、心系农村的新农人返乡创业,他们在农村这片广阔的田地上,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智慧,共同奏响了乡村大振兴的协奏曲。小粉皮,大事业!粉皮哥付双文作为新农人的优秀代表,他的理想似乎越来越近了。(洪博)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1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