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相声 >> 相声资源 >> 正文 >> 正文

成都东门的相声梦丨指北聊天室

来源:相声 时间:2024/12/6

成都不是一个适合说相声的地方,因为这里有李伯清。

李伯清,初代巴蜀笑星,进入Z世代获封“四川第一男神”,他的评书磁带循环在九十年代四川街头巷尾,导致张靓颖为代表的80后90后四川土著常常“一家人都爱听”,两三代人因此悄然形成共同的口头禅:管“虚伪”的人叫“假打”,如果还“死要面子”,那就给他/她取名“贾素芬”。

最“膨胀”的时候,李伯清可以在整个四川省“免费上公共厕所”,因为每个门口收费的老大爷都能一眼认出他,并发出热情邀请“李老师的嘛,进来随便wo”——很多人引用这段经历来说明“散打评书”区别于“传统评书”之外的独特魅力,认为“散打”强调根据现场环境即兴发挥,总能恰到好处地将评书里的故事,发散到身边鸡毛蒜皮的小事——这种“野路子评书”能火,还是因为“老百姓能在评书里听到自己”。

但相声做不到。它起源于距离四川盆地几千公里外的北京天桥和天津劝业场,脱胎于京津方言,聊的是华北地区的百姓生活或者民间故事,和老成都人几乎只能通过“春晚”发生交集,更鲜有成都人主动打听成都是否有“本土的相声社团”,毕竟“相声有啥子听头,听李伯清那几爷子冲壳子不好吗”?

理论上,田海龙就是在这样的“夹缝中”将哈哈曲艺社运营了13年。

按照百度百科的介绍,田海龙在成都说相声是一件特别理想主义的事:他从小就是相声爱好者,大学时期就参与创建了“哈哈曲艺社”(第一个“哈”代表母校哈工大,第二个“哈”才是哈哈大笑),并在年当选第二任曲艺社主席,成为哈工大威海校区的大红人。

带着这样的经历,他在年遇到了成都本土相声演员李阳,两人相见恨晚”“一拍即合”,于是决定召集成都曲艺界的爱好者们组建“成都哈哈曲艺社”,一年后拜了相声前辈丁宝祥为师,成为了候派相声传承人,开始了系统的曲艺传承生涯。

(右二是田海龙)

但这个故事有很“现实主义”的一面,因为田海龙并不是来成都创业的,而是追随爱人成家立业的,然后“有幸”经历了一段非常“不适应”的找工作时光。

那时候他每天的日常就是投简历、等面试通知,留下大把空闲时间在川大小北门附近买菜做饭。一天下午,他看见对门的一位大爷西装革履地正准备出门,他很纳闷“人家都下班了,这大爷是要准备去上班”?一问才知道大爷准备打麻将去。他又问“这个点儿去打麻将会不会又太早了点儿”,大爷抬手比个八字说,自己每天定了个目标,挣到八十就下班。

那是田海龙第一次理解成都人生活的方式,可以用四川话形容为“撇脱”,可以理解为一种比“巴适安逸”更大胆更奔放的城市精神——后来田海龙决定辞职全职做相声的决定就很“撇脱”——翻译成商业语言,就是在文化娱乐场景里,消费者表现出了充分的自驱力,还是持续稳定的高自驱。

现在他把精力都安排给了教学和演出,只能和我共享周六的两场演出中间的一个多小时转场时间。他抽了两根华子,啃了一个鸡翅,在喧闹的东门市井一片嘈杂的人声中,我们聊起了他的创业故事。

田海龙很推崇相声大师于宝林说的一句话,“相声要回归于茶馆”,我觉得这确实是一个很符合当下的判断。根据行业媒体的描述,如今没有运动时间、被充分支配的年轻人对0糖0脂的餐饮习惯推崇到了极致,以之形成的群体消费行为捧红了东方树叶和各类纯茶饮,也更愿意在朋友圈里晒自己“出现在live现场”。

哈哈曲艺社就拥有三个可供喝茶的live现场,我拜访的东门市井店属于其中比较“潮”的一个。

东门市井是成都市锦江区打造的新晋“网红街区”,划分为四川美食、市井赶场、传统休闲老茶馆三大业态,核心设计思路通过公馆建筑群、下沉集市广场、铺板小馆、老式茶铺、凉亭水榭等来集中体现“国潮氛围”,号称“再现了老成都市井生活”——这种“选品标准”显然囊括能输出相声、评书等传统曲艺节目的哈哈曲艺社。

茶馆座无虚席,周六晚场设置的一百多个座位全部坐满,半数以上都是不到三十岁的年轻人,常见的配置是情侣或者三五朋友,大家围坐在一张桌子旁等待演出七点半开始。

不过即使到了七点半茶馆也不会设置严格门禁,错过开场再慢悠悠走进来观众不在少数,因为“悠闲”在成都人看来并不算什么缺点,有时候演员就会拿这些大摇大摆迟到的观众砸挂,没有观众会因此感到冒犯,毕竟一场演出接近三个小时,慢悠悠才是成为优质观众的基础。

不只是时间,哈哈曲艺社几乎在任何环节上都不限制观众。现场嗑瓜子的最多,搭下茬的其次,抽电子烟的和喝奶茶的难分伯仲,几乎每张桌子上都有几杯插着吸管颜色各异的奶茶,旁边是飘着茉莉花的盖碗茶。根据观看演出时的随意程度,你可以很快分辨出谁是老观众谁是萌新。

萌新们喜欢拍照,手机摄像头对准了盖碗茶和墙上的相声老前辈照片;老观众会瘫坐在软皮座椅上,时不时低头猛吸一口挂在脖子上的小野或者悦刻,然后压低上唇吐出烟气。舞台上的演员们穿着大褂在表演,评书、快书、快板、金钱板、相声,观众席在烟雾缭绕中噼里啪啦。

(成都典型的茶馆三大件)

观众的进阶行为是打赏。每张桌子上都贴着一张“哈哈曲艺社”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8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