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没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好的作品少二好的演员少,三现在手机对所有传统艺术的冲击。什么叫好作品,听听之前80,90年代的作品就知道了。什么叫好演员看看,首先要基本功扎实,二要有艺德。手机的冲击是谁都无法避免的事,只能自己找出路。
郭德纲说的那叫相声吗?到郭嘴里就变味了,除了开玩笑就是拿对角极对角家人开玩笑,郭说的作品那段能让人记住,没题材没内容就是一个斗品嘴,姜昆说的作品大家记住的非常多,有题材有内容那才叫真正的中华相声。
独有马季不愧为大师。后面姜昆只是应合。要尊重历史。马季是歌颂相声的祖师。是度过了政治期,现在。应该重归于民。真正的为人民服务,重新团聚民族的力量。只有人民,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说不到点子上→功利、媚俗、没文化、没才华、没思想精神灵魂,心眼只有一个钱字,这些才是相声没落的根本原因,也当今文学如小说诗歌等没落的根本原因!
歌颂型相声也很好呀!马季当年的有些相声也很耐听!即使陈寒柏的那个相声也很不错,其实相声的本能并不是讽刺,相声的特点就是要能让人乐,在乐中表达和反映问题,不管是讽刺还是歌颂或是平实叙事,只要能让人愉悦就算达到相声目的了!
歌颂相声也是时代需要,讽刺的太多就受限制,但是也有不少好作品,冯巩牛群的小偷公司,领导冒号等,我们很喜欢那时候的相声,倒是对郭德纲的没感觉。
艺术作品必须与生活接轨,可以略高于生活,但不能脱离生活,还是那句话应该是生活的高度概括,真正歌颂型相声还可以被人接受和喜欢的还再就是马季先生一人,其他小品也是一样,潘长江的歌颂型小品就不那么受欢迎,九十年代哪有农民福成倒补城里人的成度?就是现在那也只是个别的现象,江湖就喜欢歌功颂德,所以就有了这些人的舞台
老郭的相声之所以火,不仅仅他讲的多好,而是一个“鲜”。在一群歌颂万万岁、内容味同嚼蜡的相声中间,突然出现了这么“恢复老传统、捡起老段子”的老郭相声,大众自然趋之若鹜。诚然,老郭传统基本功很好,对相声非常挚爱,但相声的“鲜”与“好”还是有区别的。
姜昆把歌颂型相声展现的淋漓尽致,但是忘了相声的根本“从群众中来,回人民中去”,脱离了群众,你什么也不是,把雅俗共赏,喜闻乐见的东西说给观众听,而不是一顿夸夸其谈,溜须拍马,阿谀奉承。一个娱乐的东西,你非要把他改成教育类,这就失去了他本身的意义。
符合时代发展很好,那么当歌颂型相声没落了之后呢?随着马季大师淡出舞台相声也慢慢进入了衰落期,这期间有多少相声界人士有没有想着改变一下拯救一下相声呢?光吃老本了。郭德纲早期的相声确实低俗了,伦理哽也比较多但是能留住一部分观众,后期郭德纲也慢慢在调整。你看看郭德纲这些徒弟现在说的相声很多都脱离了低俗粗俗,伦理哽,这也是符合时代的发展。
马季继承了侯大师从旧时代到新时代的相声变革,政途平坦的姜昆的所谓主流风格把相声给逼入死胡同了,郭德纲打开了新局面,振兴了相声,但风格稍有俗气,可能随着老郭年龄大了也会提高格调、转变风格,假以时日郭德纲必成流芳百世的大师,我把话搁到这儿。一句话,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这不是某个人的使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任何事物发生发展都脱离不了历史的根原和现实基础,艺术的兴衰也不能列外,必有其历史原由和生存条件。当下社会经济的大变化,伴随着现实生活空间巨大的精神压力,基层大众对文化艺术的需求是释放心情缓解生活压力。相声是大众文化,其表现方式及内容手法恰好有此功效,能与大众从形式上精神上融合。适应时代大众需求的才是主流,随着社会的发展演变而改变,是历史进程所决定,不以某个人的意志为转移,适者生存。
幽默艺术的灵魂就是讽刺是抨击时弊,所以我赞同作者前面的观点。后面抬高郭德纲可就大谬不然了。如果说歌颂型相声脱离了相声的本色,使相声走了下坡路,那么,郭之流的相声是使好不容易登上大雅之堂的相声又变回了恶俗。相声出身于底层出身于旧社会,原本是有恶俗成份的,幸而有了马三立侯宝玲刘宝瑞等两三代相声人的创造性发挥,把幽默风趣文明的语言和抨击时弊丑恶很好结合起来,才使相声在大雅之堂占有了一席之地。而郭之流的相声,又使相声跌入了恶俗的深渊。这一次怕是万劫不复了。
我一直都很喜欢听相声,我记忆中不是歌颂相声泛滥,而是没有好相声作品出来。那时候相声主要就是电视,只有晚会才有,影响最大的春晚都是什么牛年说牛五官争功这样的相声,怎么不没落?有好作品的冯巩牛群,洛桑,奇志大兵,都很受欢迎的。说白了就是作品说话。其实都差不多,人家功成名就了就去干别的挣钱,谁还埋头写相声。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6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