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德云社可谓是在相声界一枝独秀,观众应该都很熟悉每次重要的演出都会出现郭德纲和于谦高峰三人的群口相声了。不过,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高峰可不是一开始就坐到了今天的位置上,他是在王玥波走后顶替了王玥波的位置。当年,王玥波和郭德纲的合作演出才是老粉丝们最爱的保留节目。
事实上,现在的新粉丝几乎都没听说过王玥波的名字,更不要说看他的演出了。王玥波事实上也算是德云社的一大元老,和郭德纲有过十几年的情谊,为什么他陪伴郭德纲走过了最狼狈最艰难的时光,如今却在德云社走红的时候销声匿迹了呢?虽然说两人的反目并没有像后来的郭德纲曹云金事件那样闹得满城风雨,狼狈不堪,可事实确实是存在的,王玥波也从此离开了德云社,只不过两人都默契的不再提起罢了。
所以,王玥波离开德云社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应该是行业之间的差距。王玥波虽然和郭德纲合作多年,但他更多的时候其实是一位评书艺人,而且是一位十分老牌的评书艺人。而郭德纲虽然也会说书,但只能算是特长,算不上专业。并且,王玥波的师傅马增锟极讨厌郭德纲这一类“西河门”的评书艺人,甚至还经常当众表达对“西河门”的不满。有这样的嫌隙,郭德纲和王玥波也有了反目的潜在的根本性风险。
其次,王玥波和郭德纲成长的地域不同,有很大的文化差异。德云社是一个主要由外来人员组成的团体,其内部骨干人员大多来自于外地或者是其他行业转行而来。而王玥波周围如李菁、何云伟等人都是地道的老北京人了,还都是从小投身曲艺行业的人,对比起来,王玥波和李菁周围更多是为了艺术,而德云社的后来人员更多是追逐名利的。并且,王玥波和李菁是从小玩到大的朋友,虽然他和郭德纲有十几年的友谊,但和他与李菁的交情比起来还是微不足道的。
其实说句实话,王玥波和郭德纲的矛盾有些“阶级矛盾”的感觉。王玥波从小衣食无忧,曲艺对他而言是一门值得投入身心去钻研的艺术,而德云社后来的成员则是走投无路才选择了相声行业作为混饭吃的一门出路,喜欢是不知道有多少的,更谈不上热爱,他们的作品是为了讨好更多的观众,而不是像王玥波那样为艺术献身。这也埋下了日后他们反目的最大隐患。
最终,一本书成了他们反目的导火索。这件事确实是郭德纲做得不地道。年郭德纲出版了一本《过得刚好》。这本书不是讲他的奋斗史,不是讲相声艺术,居然是爆料相声圈丑闻的!很多人当时就指出,郭德纲这种爆料他人隐私获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