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评书老演员马歧,很多年轻观众并不是很熟,可能大多数如今知道他的人,都是从他开始质疑郭德纲开始的。老先生已经过了耋耄之年,但是有与时俱进的精神,在年轻人擅长的短视频方面竟然也搞得有声有色。
马歧的短视频基本上是说一些曲艺界的往事,其中他曾经谈到过很多对于郭德纲的质疑。说到过郭德纲相声的风格,觉得比较低俗;还说到过德云社名字中的德字不应该用,因为这样对相声八德不尊重。
马歧这些言论遭到了德云社粉丝的抵制和反感。很多人认为马歧是在蹭热度,为自己吸引粉丝;有很多人指责马歧这么大年龄了,没有必要对别人品头论足;还有人认为说别人先管好自己,说别人不行的时候,先看看自己如何。
其实客观说,马歧先生还是非常优秀的,是业内公认的评书名家。一直在著名的北京曲艺团工作。父亲是著名的西河大鼓表演艺术家马连登,姐姐马增芬和马增蕙分别在西河大鼓和单弦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马赠蕙被誉为单弦皇后。
评书老演员马歧,姐姐是单弦皇后外甥是著名歌星,曾经质疑郭德纲。上面提到了姐姐马增蕙是著名的单弦演员,她的儿子,也就是马歧的外甥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歌星谢东。他唱的那首《笑脸》当年曾经红透半边天。
所以马歧绝对称得上是艺术世家出身。他在评书上的造诣也是非常深厚的。德云社的高峰就非常喜欢听马歧的评书。其实郭德纲在评书门和马歧属于一个辈分,要叫马歧一声师哥。而且马歧和德云社元老张文顺的私交也不错。但是这千丝万缕的联系,并没有让马歧停止对郭德纲的质疑。
一个80多岁的老人,一个出身艺术世家,在评书和曲艺上颇有造诣的老演员,真的还需要在这样的时候去蹭热度吗?如果以正常的思维来分析,应该是不会了。那么马歧老先生如此质疑郭德纲的动机,就只能解释为对相声和曲艺的见解不同,只能解释为马老先生还深爱着相声和曲艺,真心希望相声和曲艺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作为老一代演员对如今演员的表演有一些自己的见解,这其实是很正常的,艺术不应该有统一的僵化的定制,而应该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尤其不能忽略老一辈演员的经验和责任心。
但是提意见也要看具体是怎样的意见,对于艺术见解的不同是可以的,但如果非常要给某些演员打上标签,非要分出谁雅谁俗,那么这种做法和意见就是值得商榷的。因为所谓俗和雅,不能完全停留在理论的层面,更不能只是某位或者某些艺术家说了算的,最终的评判权应该是在观众手里。存在就有道理,接受就有价值。
而且郭德纲的相声并不是只有某些人可以接受,而是大部分人都觉得很好,都觉得有意思。不仅觉得有意思,而且确实温暖鼓励了很多内心焦虑,身心疲惫的人们。当年电影演员吴京在香港打拼的时候,劳累紧张了一天,每晚睡觉时都要听着郭德纲的相声入睡。在那些年,郭德纲陪伴了太多焦虑无助的人们,他的相声成了太多人的陪睡神器。就凭这一点,低俗两个字,就真的不应该和郭德纲的相声扯上关系。
至于德云社的德字是否会形成对相声八德的不尊重?道理其实也很简单。就是相声是个需要传承的艺术,更需要对于前辈的尊重。但是传承的是优秀,尊重的是的德艺双馨。不能够借助传承和尊重的名义,对很多事上纲上线。名字就是个符号,相信任何国家,任何法律都不会规定不能重名,不能用名人名字中的字。一味在本就不成立的事情上做文章,就有借题发挥的嫌疑了。
德云社只是有一个字和相声八德的名字中的一个字相同,只是一个字,而且一个是人名,一个是社团的名称。非要往一起靠有意义吗?想必那些老先生真的活到今天,看见德云社的名字也不会有什么不高兴。祖师就是祖师,哪能和一些爱钻牛角尖的人一样?
不管怎样,像马歧这样的老前辈,能够与时俱进,能够在耋耄之年依然关心相声的发展,就凭这点精气神,就绝对值得为其点赞。
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