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第二届非遗相声大会在深圳完美落下帷幕,陕西曲艺家协会副主席、青曲社当家人苗阜晒出了相声大会大合照和演出名单,并感慨:“一年一度非遗相声大会”
从10月29日到11月1日,一连四大场的专业相声表演的大会,可谓是声势浩大。
看合照里密密麻麻的面孔都能看出大会的规模,最前排也是照片最大的三位相声泰斗冯巩、姜昆、李金斗,后边还有王玥波、李菁、金霏、陈曦、卢鑫、玉浩、刘伟、赵伟洲、何云伟、方清平、李寅飞等老中青三代优秀演员代表,连主持人都是我们的老面孔戴志诚、赵保乐。
可以这么说,10年前你在电视上经常看到的那些穿着西装说相声的老演员,基本上都来齐了,近几年根正苗红准备走仕途的几个优秀相声苗子,也都来捧场了。
作为艺术正本清源的代表,相声彰显行业实力的典范,其实非遗相声大会每一次举办都规模宏大盛况空前,哪怕它如今只办了两届。
尤记得第一届非遗相声大会,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的大力支持下,各位相声名家于北京民族宫大剧院舞台上连演六天,舞台宽敞,设备考究,各位老师可谓过足了剧场演出的瘾,也让现场去的观众大饱眼福。
而第二届非遗相声大会同样群英荟萃精彩无双。
单单从照片的“C位”来分析,就能看出,这场大会的主事之人是冯巩老师。
冯巩老师这些年布局江湖提携晚辈,大力发展传统相声,尤其是当上了深圳“福田区文化顾问”之后,更是把传统艺术南北贯通,这次下了本钱,不仅提供了福田区文化体育发展事业专项资金扶持举办大会,更是面向百姓一分钱门票钱不收,全部是赠票或者免费抢票。
而专门把非遗相声大会定在了深圳而不是相声的窝子天津或者北京,是想把相声推向全国,不靠门票盈利单纯的就是交流艺术,是想让相声超脱于铜臭之上,不被利益牵扯
所以你可以看到,第一届非遗相声大会德云社没被邀请,第二届非遗相声大会同样没有看到郭德纲和他的徒弟们的影子,相反,曾经德云社的李菁、何云伟倒是年年过来,地位还不算低。
相声演员的艺术高低只是人生履历的一小部分,站在什么地位,才是决定以后路怎么走的重点,要不同样是德云社出来的演员,艺术水平还是那个水平,表演形式还是那个形式,但退出德云社就是非遗相声,不退出来,就是商演相声。
同样,到场相声演员,基本上也都是体制内里的专业艺术家,这个是某某说唱团的,那个是某某文化团的,当然还有铁路文工团和曲艺协会的,总之大家都是一个圈子里经常见面开会的老朋友了。
公益性、体制内,非遗相声大会是打算完全摒弃德云社宣传的“能商演才是好相声”的内核,回归到最纯粹的相声。
但是,“摘除”了德云社,就真的是纯粹的相声了么?
为了艺术性,强行否定相声的“低俗”部分,拒绝相声剧场化、明星化、综艺化、商业化,是不想还是不能?
要知道,相声的起源,就是在街头,面向的就是底层大众,为的也就是卖票养家,如果说纯粹,那么最纯粹的相声应该是在街头,最纯粹的艺人应该是普通人,而不是明星,更不是艺术家和带头衔的公务员。
相声从十年前被小品挤兑得濒临崩散,到如今的后辈叠出欣欣向荣,郭德纲和德云社功不可没,为何如今仍要搞队伍,搞对立,搞门派不同不想为谋?
莫非真的如人所说,相声这行业,存在主流和非主流之分?
但主流的脱离群众,曲高和寡,仍是无法解决的问题,这不是办几次非遗相声大会就能解决的。
坊间传闻,说郭德纲曾经拜李金斗为师,但因为一些变故,导致事情没有顺利进行下去,可能是因为李金斗拒绝,也可能是根本没收到郭德纲的拜师请求
总之,这可能是主流和非主流融合的最好的一个契机。
如果当时郭德纲入了“李门”,那么是异军突起主流相声界多了一个希望,还是随波逐流世上再无德云社?
什么时候,相声能变成像唱歌跳舞电视电影一样的大众娱乐而不是“遗产”?
有时候我会想,也许在另一个平行世界,郭德纲当年穿了西装入了大门,融合了主流和非主流,已经统一了相声江湖了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3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