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德云社遍地开花,从相声舞台到影视综艺,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郭德纲用相声这把利剑,带着德云社在荆棘丛生中劈砍出了一条大道,众徒弟们在这条大道上信马由缰。
但随着德云社的不断壮大,网上出现了很多质疑的声音。其中有一部分声音,是质疑郭德纲的创作能力,说是这几年郭德纲新创作的作品越来越少了。
作为一名从年开始听郭德纲相声的小粉丝,觉得网上那些话说的一部分是对的,就是郭德纲这些年的新相声作品没有前些年那么多。
听了很多相声之后发现,郭德纲这近二十年有两个创作巅峰,第一个创作巅峰是年左右,第二个创作巅峰是年左右。而这两个创作巅峰也不是没有原因的,年的时候正是德云社声明将起,主流相声界开始打压德云社,并酝酿了著名的“反三俗”事件。这强烈的外部压力,激起了郭德纲强烈的创作欲望和创作灵感,“我”字系列和“你”字系列的大部分作品均出于这个阶段。
第二个创作巅峰年左右,那一年的八月风波差点将德云社倾覆。这样剧烈的风波,再次激起了郭德纲内心的创作欲望。郭德纲在节目《以德服人》中也说过,在八月风波之前他就是安稳的激不起斗志的状态,但八月风波又重新燃起了他的斗志。
而为什么这些年郭德纲创作的新作品数量在下降呢?个人分析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就是缺少了外部的刺激。不管是05年还是10年,都是外部的刺激促使郭德纲燃起了高昂的斗志,但是这两年没有了那样的外部刺激。就像武侠小说中的习武之人,有自己想要超越的或者打败的对手,才会激发自己练功的欲望,不断突破去击败对手。一旦登顶武林,练功和突破的欲望就没有那么强烈了。
第二点是时间少了。以前郭德纲还在小剧场演出,有时间去埋头创作。但后来为了养活德云社、为了给德云社挣得名气,来回奔波各地,做节目、拍电影、拍电视剧,在加上越来越多的商演,能够腾出来休息和创作的时间越来越少。
第三是心态的变化。不得不说这些年郭德纲的心态是有变化的,不再像当初那样嫉恶如仇,化去了心中的很多力气,心态越来越平和。这种平和的心态,让他不会再去抓住一位诋毁自己的人或者一件事就将其创作进作品之中,以此来进行回击。现在对于诋毁和质疑,更多的是一笑而过,甚至连看都不再去看一眼。
就是这些因素的变化,使得郭德纲的新作作品越来越少。不过一个人不可能持续保持一个高频的创作状态,就算自己想这么做,身体也是有承受极限的。
而且我相信大多数说郭德纲创作能力下降的人,都是不怎么买票去现场听的,甚至从没买过票。他们是在网上或者电视上听的,他们并不清楚在现场听相声的魅力。
相声不单单指的是一个个作品,更重要的是指语言的技巧。看看小园子的节目单,几乎都是传统相声,但为什么还是场场满座呢?同一段相声不同的人说就有不同的效果,同一个人头天说和第二天说就有不同的效果。
相声作品就像一件件兵器,能够打造出适合自己的兵器固然很重要,但能够熟练掌握现有的兵器同样很重要。比武不是看谁的兵器更多,而是看谁更精通,更能将兵器运用到登峰造极。
就像独孤求败,四十岁之后草木竹石皆可为剑,已经不再拘泥于兵器本身,信手拈来便是剑,因为剑在心中。
观众不是求知去的,是找乐趣的。不管是新作品还是老作品,哪怕没有作品,只要能够让观众快快乐乐地度过两三个小时,不就已经完成任务了么?如果真的是奔着求知取得,那买本《相声大全》回家好好研究研究,等研究透了自己在家创作作品,不必花钱买票更划算么?
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3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