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德云社,大家第一感觉就是想起郭德纲。
作为中国最著名的专业相声社团之一,在郭德纲的带领之下,人气爆满,不少徒弟都能够独当一面,在演艺界逐渐混出名堂。
随着德云社的人气火爆,相声这个老一代的民间艺术也逐渐受到年轻人的喜爱。众多的年轻人,因为热爱加入到了相声行业当中。德云社如今享誉天下,这可要归功于郭德纲的努力,而且因为德云社的人才众多,严格的规章制度以及服从遵守非常重要。
现代人规矩方面比较随意,大家都认为德云社制定的规章制度有些不近人情,但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郭德纲制定的门规,所有德云社的弟子们都需要遵守,不然轻者受罚,重者逐出门派。
我们来看看三条雷打不动的门规:
第一条:不能在外过夜,德云社的门禁时间为半夜12:45.。第二条:演出时,上场门和下场门不让站人,除非郭德纲自己,别人谁也不能站。第三条:穿大褂的颜色,没出名的演员都要穿各种颜色鲜艳的大褂。
为什么说这三条规章制度非常严呢?
我们看第一条德云社的门禁时间为半夜12:45。
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夜生活,尤其是年轻一辈的人,在演艺圈中泡吧,聚会,夜场生活是常事,但是持续半夜12:45之前回来,相当于是不能和外边的狐朋狗友鬼混。
后面的那两条,主要是用来约束徒弟的,吹别徒弟和师傅之间的区别,有祖宗传下来的尊卑有序的道理含在里边。
这个第三条穿大褂的颜色,没出名的演员都要穿各种颜色鲜艳的大褂。郭德纲本人和于谦,岳云鹏,孙越,都穿过刺绣大褂,说明了只有出名了,人红了才可以穿,也是区别出名和不出名。
德云社能拥有现在的人气粉丝,全靠郭德纲一人撑起来,包括徒弟岳云鹏现在的成就,也都是郭德纲师傅给机会愿意栽培。
其实德云社现在享誉社会,非常风光,但是在还未出名的时候是非常艰难的,凭着郭德纲的毅力拿起德云社这杆大旗生生的坚持了下来。
大家好,我是相声界的一名小学生,我叫郭德纲。
如此谦虚的语气,又有名满天下的声誉。说到相声,大家都会想到郭德纲,在中国,相声和郭德纲已经联系在一起了,可以说现在的郭德纲就是中国相声界的代言人。
郭德纲一直保持谦虚谨慎的为人做派,因为他在相声界大红大火,所以有人抬举他将他称作“相声皇帝”,但是郭德纲本人只把自己当成普普通通的民间相声艺人,给大家带来欢乐。
人红是非多,对于郭德纲享誉大江南北,羡慕者有之,嫉妒者有之。面对流言蜚语,“郭大爷”还是那个“郭大爷”。在一系列的流言蜚语之中,从来没有一条能够否认郭德纲的努力,也从来没有人说他是幸运儿,只是运气好,不是具有真凭实力的,因为郭德纲的实力是实打实玩命的挣来的。
所以郭德纲名副其实,作为中国相声界的代言人,彻底大火。
郭德纲深知相声训练需要艰苦练习和规律,所以制定了三条门规,雷打不动,第三条他的门下徒弟只有岳云鹏破例了,因为岳云鹏出了名成了腕儿,可以和郭德纲他们这些大师一样穿刺绣的衣服。
于谦是魔术界的大师人物,提到德云社和郭德纲的时候,他说到,在德云社十周年的时候,演出反场到半夜的3:30,这是观众对郭德纲和德云社的认可,面对满场叫好的观众,郭德纲和德云社的所有演员们,全都热泪盈眶。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他们的努力最终得到了观众满席和赞叹,德云社名不虚传。
郭德纲说:
一步一步地苦熬苦掖,终于我们也看到了花团锦簇,我们也知道了彩灯佳话。那一夜,我也曾梦到百万雄兵!
在谈到郭德纲之时,乐嘉采访王自健的视频之中,对郭德纲有着极高的评价:
他在巅峰的那个状态,是神级水平。就在我们业内,郭德纲在年年业务水平是有一个非常高的评价的。就是当年的‘小蘑菇’在世也就这样了。或许你觉得超越他我能做到,但是我觉得我永远做不到。
为了观众们喜爱的相声事业,也为了中华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郭德纲在九年的时间中一如既往,不断的努力,日日夜夜苦熬,最终换来了满场喝彩。
他曾经说过:“你努力,你会成为相声一哥;你不努力,你就是相声一哥们。”
一个人成不成功,要看这个人努不努力。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但是不成功一定是不努力的。
郭德纲就是坚持着这样的信念,努力精进上升水平,同时他一样要求德云社的子弟们,拒绝各种偷懒混日子的行为。
虽然这个世界上不会每个人都喜欢相声,也不能够让每一个人都喜欢郭德纲和德云社,但是郭德纲和德云社都在争取最大的努力,在演出中为观众带来欢愉,减缓压力。
就像郭德纲说的,自从有了北京德云社,主流相声界有了婴儿般的睡眠,睡着睡着就哭醒了。
总结:
人生浮沉几十年,郭德纲将他半生的感想写入了《过得刚好》的自传中,我就买了一本,一看就停不下来,太有意思了。
同行、朋友、徒弟、德云社后台、读书、江湖、人生等等,这一份郭德纲的感悟人生,既有他落魄时艰苦度日,也有也有扬眉吐气时豪气万丈。
“我争者人必争,极力争未必得。我让者人必让,极力让未必失。”
“相声圈是一箱苹果,好的都放在上面,一掀盖又大又红,我不过是把箱子倒过来,让大家看看烂的。当然,上边那些红的也不是完美的,有可能心里烂了。”
这是书中原句,你能从郭德纲的起落人生中得到启发。
如果喜欢相声文化或者想了解相声的,也可以读他的另一本书《郭论》,比起《过的刚好》里面的冷暖人生,《郭论》更多的是趣味性,里面有提到我们的筷子文化,戏曲行话,表演趣闻,还有不一样的《西游记》,还有不一般的李师师等等,故事性很强,让人手不释卷,这就是老师的力量、文化的力量,让你的手离不开那书。
郭老师的文笔很不错的,就好像跟你面对面,唠家常,很亲切,一点儿一点儿,慢慢展开,最后那段,是收个尾。得,想看?请接着翻开,这就接着开始表演了。
他管这书上写的不叫表演,叫“论”,“郭论”,都是讲的跟相声、戏曲有关的一些事儿。
读了以后呢,对相声、戏曲背后的一些事儿就多了些了解,再看相声的时候或者听戏的时候,就稍微明白了点儿。
无论是郭德纲的人生,还是郭德纲的相声,都耐人寻味。两包烟钱就领略到其中的精髓,也就知道为什么德云社能走到今天这样的名声和规模。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2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