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专家有哪些 https://m-mip.39.net/zl/mipso_5941745.html之前文章里笔者写了凤凰卫视《文化大观园》之德云社郭德纲相声专场,笔者认为那次演出堪称是郭德纲相声艺术的巅峰点。其实在那个点之前的天津专场和之后的一些专场,郭德纲一方面确实拼命在说相声,并且创造了一些返场记录的神话,另一方面他也从年开启了争议之旅,场外是非先不论谁对谁错,至少会影响到郭德纲场上的表演。因此他的创新作品不论从数量还是质量在维持一段高度之后慢慢有下滑的趋势。有人说,郭德纲一开始的相声是“打相不打空”,后来开了窍厚积薄发走平民小人物路线,其作品成为“相空一起打”的经典。但在之后很长一段岁月直到今天一直是“打空不打相”。此为高论,也颇为贴切。德云社相声整体的风格是跟着郭德纲走的,现在看德云社的相声表演水平和风格已经和年巅峰期相距甚远,那么在这个长期变化的过程中,德云社和郭德纲相声风格的拐点到底在哪儿呢?包括笔者在内的很多人都认为是年7月2日的《中国相声史》情景剧。一、一次失败的勇敢尝试年7月2日,德云社十五周年庆典在北展剧场举行,一改往日的表演习惯,德云社全体人马上演了一场光怪陆离的情景剧《中国相声史》。《中国相声史》采用情景剧的方式,把相声从清末撂地产生,到民国乱世再到建国后的发展,一直到改革开放后相声的复苏和相声的逐渐没落等历史再现出来。全社上百人几乎全员参加,每人分担不同的角色,之前也在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于谦指导下排练了一个月,应该说是一次大胆、有想法的尝试。笔者认为郭德纲有此想法,可能有三个方面的考虑。一个是继续走“为相声老祖宗看坟”的既定路线,包括之前他自导自演自编的电视剧《窦天宝传奇》中也融入了很多曲艺历史。第二是修正一下长期以来一些观众对德云社演出风格变化造成的非议,也就相当于将之前流失的一部分观众拉回来。第三个不得不说郭德纲此举也确实有借鉴《明春曲》的意思,年相声情景剧《明春曲》非常火爆连续演出一百多场。郭德纲如果把《中国相声史》搞好了,一样可以成为德云社的一块金字招牌。但是,事情从一开始就走向了失败的边缘,一些观众对这种没有搞笑没有包袱的情景剧不感兴趣开始起哄,这导致演出现场气氛一度非常紧张,郭德纲不得不上台给观众解释,他中间甚至一度动怒但还是忍住了。具体过程笔者就不再赘述,总之呢,郭德纲这次勇敢的尝试是失败了,《中国相声史》的开场演出也是收官演出。二、《中国相声史》演出失败的原因具体原因有很多,笔者概括了三个。首先排除掉的一个原因是阴谋论,有个说法是现场有人组织起哄,其实了解德云社发展历史的读者都知道,早在年李文山先生收徒现场演出时,观众就有过大规模起哄,那次起哄的原因是想听郭德纲说相声不想听其他人。而这次《中国相声史》观众起哄则是想听搞笑的相声,不想看无聊的情景剧。其实说起来,原因不同但异曲同工,年和年两次哄场基本上还是观众自发的,没有什么阴谋论存在。第一个失败的原因,德云社《中国相声史》情景剧的整体架构有问题。郭德纲想法挺好,想全景展示中国相声发展历史,但他却有意无意的裁剪删改了一些重要历史段落。比如大家都知道上世纪改革开放后的八十年代是相声史上最黄金的发展期之一,包括郭德纲本人也是在那个时期开始走上学习相声道路的,但在《中国相声史》中却一笔带过甚至将这段时期归入相声没落期。还有对建国后一段时间相声发展的历史再现也存在不客观的表达。这些对中国相声真实历史的修改虽然不会被大多数观众感知到,但却会被相当一部分相声爱好者诟病。第二个失败原因,缺乏高水平的编导和排练。虽然说德云社人才济济,但那主要指的是说相声的人才,论表演和排练情景剧的人才,德云社是几乎没有的。像郭德纲自己虽然当过编剧和导演,但市场公认他的大部分电影和电视作品口碑都不好。于谦虽然在北京电影学院进修过,但他自己的演技可以保证,但如何保证其他人的演技对他来说存在能力上的鸿沟。此外,郭德纲的指导思想是做一幕正剧,所以在中间没加入多少包袱,这样的情景剧对于普通观众来说确实显得生涩无趣。第三个失败原因,那就是没有遵守相声行的老规矩“把点开春”,根据观众的水平决定演出的段子。事实上为什么笔者之前说郭德纲这是一次勇敢的尝试,因为他也不知道自己的观众到底是什么“点儿”,没有把握就上,所以是勇敢的尝试。再加上之前的宣传也不到位,造成很多观众存在心理预期落差,这跟年李文山收徒演出哄场也有相似之处,那次演出也是宣传有问题导致很多观众以为那是郭德纲的专场。综上,《中国相声史》几乎是毫无意外的失败了,这次失败直接的损失就是德云社全体人员一个月的排练白瞎了,其导致的结果更是影响深远。三、《中国相声史》的失败影响了德云社相声风格的发展这次情景剧的演出失败给德云社和郭德纲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简单说就是,郭德纲认识到德云社未来要发展就不得不舍弃一些梦想,甚至要放弃一些宗旨。那次失败三年后的年,郭德纲在接受采访时抛出了一个观点,那就是德云社的相声发展势必要“淘汰一些欣赏水平高的观众”,这句话在当时引起了不少非议。光从这句话的表面意思来看是存在问题的,但如果结合起之前失败的案例如《中国相声史》,那你会理解郭德纲此话背后的无奈。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确实迷人,但带不来源源不断的增量观众,只能维持基本盘。想不断增加增量观众,让增量远远大于流失量,那就必须将表演艺术不断下沉,用下里巴人的表演迎合大多数的观众。所谓劣币驱逐良币,有主动成分也有被动成分。好在的德云社的相声风格并没有全员转向,一部分追求相声艺术的人如高峰、刘鹤春等人依然在坚守德云社的基本盘,虽然不那么走红,但这是根本。现在的德云女孩们,开句玩笑话,她们还要感谢那次失败的《中国相声史》,不是那次失败,恐怕现在也不会有这么多的德云女孩。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8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