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公式相声的起源:26岁工科硕士生跨领域著作《相声的有限元》
年,李宏烨夫妇通过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推出他们的相声创作理论《相声的有限元》。当时的李宏烨还是一名年仅26岁的上海交通大学塑性成形工程系硕士研究生。有限元法是一种现代数值分析方法,广泛地应用于求解热传导、电磁场、流体力学、工程材料分析等领域。26岁的李宏烨脑洞大开,把这一高科技应用到相声领域,前无古人地提出了“相声的有限元”理论,发明了“公式相声”的新名词。02公式相声的原理:工程技术应用于相声创作
那么李宏烨的《相声的有限元》阐述了一个什么原理呢,以下引用某媒体的介绍:通俗的一种解释是一种概率统计,比如如何判断一个作品多少秒笑一次,如果抓单个个体的话误差会很大,所以他必须统计更多的个体。在节目的视频中,李宏烨可以统计数个人总共笑的时间,然后细分到一个包袱笑了多久,这样就会得到一个平均值。从上述介绍中,我们对相声的有限元及公式相声大体有个初步的判断:1、相声的有限元其实上是对相声包袱预期笑果的量化分析。所谓相声包袱预期笑果指的是一个相声包袱让受众发笑的预期效果(用受众持续发笑多长时间衡量)。据称李宏烨通过上千段上海交大校园相声进行样本统计,形成了一个能够预测相声包袱预期笑果的量值公式。2、笑果公式能够辅助相声段子的创作。因为相声段子是由多个相声包袱串联而成。通过相声的有限元分析,可以建立一个合理配置相声包袱的相声段子编写模板(模型或模块)。这种方法有利于提升相声创作的效率。03公式相声的缺陷:公式框架不能替代内容创造
尽管相声的有限元原理,可能会给相声创作提供一个包袱布局合理安置的方案,但局限性也是非常明显,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①考察的样本不严谨。这是以上千段交大校园相声作统计样本,形成了一套笑果数值评估标准。那么我们是不是认为,按照这样的标准,批量产出的公式相声基本上属于交大校园业余相声的水平?这样的公式相声,能被市场认可?②科技手段是否适用人文。有限元分析通常用于工业材料分析。工业材料有自己固定的物理数值,方便统计分析和近似仿真模拟。相声包袱无形无质,难以量化。把有限元分析应用到相声包袱笑果研究上,未必真的行得通。另外,即使把受众发笑的持续时间作为计算的数值,同样存在不确定性。同样的包袱,有人可能笑20秒,有人可能只笑2秒,有人甚至感到不好笑。不同的演员表演同一段子,笑果也不尽相同。③形备实缺,徒有其表。相声的有限元无法替代相声领域的内容创作。相声的有限元只能给人提供一种合理安置相声包袱的框架。比如,你要写个30分钟相声段子,相声的有限元会建议你前3分钟要有一个小包袱(预期笑果5秒),到第7分钟就要上一个中包袱(预期笑果8秒)等等,它本身不创造相声内容。写相声段子还得靠你自己。所以公式相声,形备实缺。④公式相声容易演化成笑话串串烧,较难树立艺术形象。公式相声,就是用一条主线将若干个梗串起来,让人发笑。而传统相声不仅要让人笑,还要构建场景、塑造人物、交代情节,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公式相声,是以受众持续发笑为目标的单口或对口秀;传统相声是以受众发笑为最低目标的艺术创造。传统相声讲究技艺传承,属于“非遗”;公式相声是利用近现代科技制造的搞笑便当,不属于“非遗”范畴。这里特别要提请李宏烨博士注意,如果您们要去参加“非遗”相声大会,要坚决否认参赛节目是公式相声。因为公式相声应用了近现代技术成果,不会被国内“非遗”界认定仍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范畴。04结语:没有传承的创新,只能是一场秀
公式相声,无非就是想跳过复杂艰苦的基础磨炼,妄图借助高科技的手段,为相声创作寻求一条捷径。让人想到“套路”。只不过这个“套路”很高级、透出科技的魅惑力。只是经验告诉我们:任何创新都是建立的前人基础上的。没有对传统的继承,就不能称之为创新。因为创新必须在旧事物里汲取经验与教训;脱离了传承,就会失去创新的源泉和方向。可喜的是,从近期李宏烨博士的新段子《大保镖》里,能够感受到一些传统相声的影子。说明博士已经认识到相声光有现代化的公式是远远不够的。任何艺术创作都应该尊重自身的规律,跨领域简单粗暴生搬硬套,肯定会出些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最后祝李宏烨博士公式相声创新之旅——“疫”路走好,“疫”劳永逸!(博士精彩的谐音梗感染了我)(感谢阅读,欢迎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7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