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相声 >> 相声市场 >> 正文 >> 正文

发展了100多年的相声,这5位艺术家贡献

来源:相声 时间:2023/11/12
中科医院曝光 http://www.kstejiao.com/m/
醒木一响,折扇一开。但见台上俩身着长袍的人伫立在方桌前,台下宾客满座。二人妙语连珠,一捧一逗,一来一回,从笑谈历史轶事,到讽刺社会风气,话语滑稽。逗得观众捧腹大笑,连声叫好。这些元素,构成了相声的舞台。作为一种普遍的民间艺术,相声可谓无人不晓。无论是在正式的表演场合,还是茶余饭后,能听一段相声,在欢声笑语中娱乐消遣,实在是再好不过了。你可知,相声自清末产生,到建国后发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在这百年间,无数老艺术家们致力于相声事业,将这门艺术发扬光大,为百姓们的生活增添乐趣。但是,有这五个人,可谓是贡献最大,在相声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开辟鸿蒙:朱绍文相声的起源至今仍无考究。但是按照民间惯例,给本家找个鼻祖,才算有个精神依托。重要场合拜一拜,感谢鼻祖赏口饭吃,是老艺人的一种信仰。这也就是为什么德云社的后台总是供着东方朔的神像,尊他为祖师爷。可实际上,东方朔并不能算是相声的创始人,他只是一个风趣幽默、给汉武帝带来欢乐的臣子罢了。目前史书记载的第一位相声艺术家是清末时期的朱绍文。朱绍文艺名“穷不怕”,是学京剧出身的,因为常年在北京城天桥演出,被慈禧太后称为“天桥八大怪”之首。同治初期,“国丧”接连发生,朝廷命令民间不允许搭台子唱戏,朱绍文突然丢了饭碗。而他本来也厌倦了唱戏的生活,便离开了老本行,沦落成为街头艺人。由于早年中过秀才,朱绍文的肚子里有些墨水,便开始在闹市、庙会等热闹的场合给观众唱小曲儿、说笑话。这就是单口相声的起源。随着群众基础不断扩大,朱绍文接连收了几个徒弟,又开始拓宽自己的业务,将单口相声变成对口相声、三口相声,这就是现在相声的雏形,朱绍文本人也成为了相声界公认的开山祖。普及大众:侯宝林作为相声历史上的一代宗师,侯宝林最突出的贡献就是将相声带入民间,让这种艺术形式更加亲民,成为老少咸宜的大众文化。此外,他还被邀请到中南海给国家领导人说相声,光流传下来的曲目就高达一百五十多篇,源源不断的艺术源泉让人惊叹。除此以外,侯宝林的作品题材多变,能和时代的主题完美契合。建国初期,为了响应国家“破旧立新”的号召,他便对之前的相声进行了修改;抗美援朝时期,他编写相声讽刺杜鲁门等美国政客……用相声描绘当下社会风气,讽刺畸形现象,侯先生当之无愧一代宗师。奠定基础:马三立如果说侯宝林是一代宗师,那么马三立就是相声泰斗,二人在业内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相比较创新而言,马三立则更侧重传承。他虽然没有开辟出新的形式,却在父亲马德禄创始的“马派相声”基础上,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改良和传播。“马派相声”可以看作是天津相声的代表之一,主要内容多围绕市井生活展开。也正因为其透露出的日常生活气息,使得普通群众能更好地去接受它。发扬光大:马季马季所处的年代,是电视机逐渐普及的年代。以他为代表的一系列相声演员,利用春晚这个平台进一步推广了相声,将图像和声音相结合,使观众更真切地感受到相声带来的乐趣。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在荧屏上活跃的相声演员,如冯巩、黄宏等人,都是马季的弟子。马季不仅提升了相声的知名度,还致力于艺术教育和人才输出,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继承者,为相声界注入新鲜血液,保证了它的活力。开拓创新:郭德纲郭德纲和德云社,这几年可以说是红遍了天下。从全球巡回,到相声电影,到日常演出……相声不再拘泥于它本身的形式,而有了更特殊的存在形态。当然,针对这种“创新”,观众们也是褒贬不一。但值得肯定的是,郭德纲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让相声紧跟时代潮流,不再是落后的艺术方式;并且,他懂得把握社会风向标,牢牢地抓住了当下年轻人的心态,这其实就是把握住了流量的命脉。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扎根于民间、贴近生活的相声,应该得到我们每个人的保护。而这些为艺术献身的老艺术家们,更应当得到我们的肯定。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6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