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德云社演员秦霄贤参演的电影《扬名立万》的热映,大家对于德云社演员是否适合跨界演电影再次展开了讨论。从郭德纲开始,德云社演员跨界演电影的口碑都不是很好,德云社演员跨界演电影屡次碰壁,难道德云社演员不适合演电影吗?
央视电影频道也针对这个现象有话说,德云社演员不是不会演戏,而是多种因素共同造成德云社演员参演的电影口碑低。
总体从三方面来说:剧本、演员本身和观众对他们的期待。
01先说说关于剧本的问题
对于德云社演员跨界演电影都有一个共同点,大家留心都会发现一个问题,凡是跟德云社演员合作的电影都是偏喜剧搞笑类的,正经叙事的大故事背景题材他们却都没机会参加。
这种搞笑题材的电影让观众看起来也比较有趣,但是德云社演员在电影中的表现带来的笑料,完全比不上他们在德云社舞台上给人们带来的快乐直接。直接导致观众对于演员过高的期望,而最后导致的失望情绪,产生了口碑评分低的现实。
虽然德云社演员在电影中表现观众不太满意,但是丝毫不影响他们在德云社剧场演出的人气。
岳云鹏就是最好的例子,之前参加的电影《祖宗十九代》、《鼠胆英雄》等都是偏幽默搞笑,属于茶余饭后解压类影视剧。结果大众对此的评价不是很好,评分都没有上过6分。
岳云鹏参加的第一部正剧电影《小红花》表现得就很好,广受大家的好评。所以德云社演员出演搞笑类电影能起到如虎添翼的效果,但是要他们完全担当主角就需要好好考虑了。
于谦在吴京拍摄的电影《战狼2》中扮演的是华裔老板,他对整个电影的作用就是如虎添翼,锦上添花。
02再说说演员本身的优势和不足
德云社演员在相声舞台上“说学逗唱”,差不多都是独角戏。
相声剧本中也有刻画人物形象、人物性格的,但是跟真正的电影演出完全不一样。电影演出是非常细腻的,每一个动作,表情都是有故事的,而相声演员在舞台上是桀骜不驯,动作夸张的表现手法差别很大。
在一个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没有系统的学习,对剧中人物理解的不到位。终究只能听导演的话,导演怎么说他们怎么演,刻画的人物就会不深刻,不形象。
当然相声演员也并不是没有优点,他们在演戏的过程中会表现得更加自如,对于表演不会怯场。语言天赋比一般的演员要好,完全可以本色出演,不需要配音和替身演员。
相声演员在德云社成名之后,参加电影的拍摄也会给整个电影带来流量,这也是大家不容忽视的条件。
03最后说说观众对他们的期待
观众对德云社演员太熟悉了,在相声舞台上,每一个演员都有自己的人设,秦霄贤的“傻”,岳云鹏的“老实”、孟鹤堂的“机灵鬼”等都是大家挥之不去的刻板印象。
这些演员在相声舞台的人设严重阻碍了电影观众在看电影时,他们对电影内相声演员演出的看法,一般都表现为没有达到预期,差评。
观众看电影之前,心里早已经给某相声演员一个影视定位,他会演成什么样。只要是搞笑类的电影完全跑不出大家对他们的幻想,换句话说,他们在电影院看到完全跟相声演员不一样的人设,都会大为震惊,充满惊喜感。
例如岳云鹏出演《小红花》的病友、于谦主演《老师好》中正能量的老师形象苗宛秋,这些都是大家提前想不到的题材,给人一种新鲜感觉。
观众对这样的惊喜都是给予满分的评价,对演员的演技也是大加赞赏。
观众对演员的期待是演员进步的动力,德云社的观众都想看到德云社演员在不同平台的魅力,这无疑是对演员提出更高的要求。
秦霄贤、孟鹤堂、张鹤伦、岳云鹏等都应该再接再厉,不断地磨砺自己的演技,沉淀自己,只有不断地尝试才能演出大家满意的角色。
央视电影频道评价德云社演员不是演不出好作品,而是火候不到。要不断地学习,摒弃一贯搞笑的角色,多演正剧,多思考,多学习才能演出好角色,努力成为一个合格的跨界演员。
德云社演员的跨界之路才刚刚开始,演员跨界之路道长且阻,唯有不断前行才能达到让大家满意的一场剧。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