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得看什么时候,五个时期五个选择
一、上世纪八十年代,听姜昆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是相声行业最火的时候,郭德纲在这个时候和姜昆成了同行。
当时的姜昆是全国顶流明星,连续参加春晚并担当春晚策划和主持人,因此他在全国各地的演出都是一票难求,哪怕是体育场也是人山人海。
与此同时,郭德纲在八十年代末曾经在天津曲艺团和全总文工团里待过,只是彼时的他技艺还不成熟,最多的表演场合也就是消夏广场之类的地方。
毋庸置疑,如果是那个时候,我肯定选择姜昆,但是他们的演出票价不菲,记得那是年左右,我们同学有去现场的,他和他爸一共花了四十元,说实话,反正我是看不起。
也就是说,如果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我选姜昆但确实真买不起票。
二、上世纪九十年代,依然选姜昆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姜昆依然是相声界顶流,但牛群冯巩已经崛起,姜昆在九十年代后期的主要精力放在了相声创新、相声交流、相声网站和领导工作上,代表作减少。
九十年代在天津红桥文化馆犯了大错误的郭德纲开始北漂,那时候他和姜昆就在同一座城市里当同行,不过彼时的郭德纲相声依然不够成熟,表演比较青涩还喜欢加荤段子(徐德亮年接受采访时说的)
因此,如果九十年代选,我依然会选姜昆。
三、-年,选姜昆
这几年姜昆搞了一个大型相声剧《明春曲》,全国演了很多场,其中有些段子非常经典,当时我非常想去看,但始终没有碰上合适的机会,可惜了。
同期的郭德纲已经开始搞相声大会,在张文顺和李菁等人的帮助下团队也开始成型,最后形成了德云社。
那时候我去过几次天桥现场听郭德纲的相声,还买过他们家自己刻的光盘,去捧郭德纲的原因一是他的相声很新鲜,二是票价便宜。
但是,虽然那时候的我也算是早期纲丝,但如果郭德纲和姜昆同时开专场,我还是会选姜昆,《明春曲》确实是可遇不可求的好东西,后来郭德纲也模仿过《明春曲》搞《中国相声史》,但水平和磨合都不够,玩砸了。
四、-年,选郭德纲
这几年姜昆几乎不再出新作品,反而郭德纲正处在巅峰期,因此那时候我参加过几次他的专场,票价高也愿意去。后来因为定居沈阳,距离北京远了也不要紧,好几次去北京都把去天桥听德云社当成一个重要行程,当然,那个时候郭德纲基本都不去小剧场了,但还可以看到何云伟李菁或曹云金刘云天攒底。
五、至今,谁也不选
姜昆已经上了岁数,这十年从花甲到古稀,指望这个年龄的相声演员再焕发第几春也不够现实。
郭德纲虽然正当年,处在相声演员的黄金期,但养尊处优的他基本上没啥新作品,尤其是商演,几乎就是老段子集锦,随便截一段你都不知道这是哪个相声里的内容,我先后在各地看过三次郭德纲商演,发现他的相声呈现高度同质化和高度重复,而且表演太随意,这样的郭德纲对于我这样的老纲丝来说几乎没什么吸引力了。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长江后浪推前浪,姜昆已经成为前浪,郭德纲也几乎是前浪了,现在我更想看到的是相声界的后浪。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