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番和刘铨淼在加入德云社之前一直在天津当地的小剧场演出,先后辗转过多个剧场,受自身名气所限,一直是个中规中矩的小角色;即使是上了央视春晚,又获得央视相声大赛等种种大奖以后,在天津相声圈内依然是小字辈;最多算是新秀中的佼佼者。
天津相声界一向讲究论资排辈,无论能力怎么强,年轻人在天津当地也很难出头,因为在别人的剧场,你根本得不到攒底的机会,机会都得留给德高望重的老先生;没有机会攒底,当然也就没有机会脱颖而出,因为大部分观众都是冲着攒底演员去的,垫场的演员只是顺带看一看;同时垫场的演员既不能刨攒底演员的活,也不能把现场气氛搞得太活跃,必须一切以攒底演员为中心。
张番和刘铨淼即是如此,虽然能力不错,但是在小剧场得不到攒底机会,只能收着演,很难得到观众的认可。自感没有出路的张番和刘铨淼才频繁的参加综艺,希望获得更多的机会,最终结识郭德纲,加入德云社。
在天津小剧场,张番和刘铨淼的演出风格虽然有创新,但是大部分时间依然走的是传统路子,因为天津当地的观众就喜欢这种口味。当然了,和色情沾边的包袱在哪儿都受欢迎,但是长期这么演,观众就会看轻了你,剧场方也会考虑会不会继续邀请你,所以市场受众决定了,张番和刘铨淼在天津当地根本没有多少犯错的机会。
加入德云社以后,张番和刘铨淼开阔了眼界,看到师兄弟们大尺度的包袱那么受欢迎,自己也开始模仿起来,甚至有种尝到甜头,收不住手的感觉。大量粉丝的追捧,轰轰烈烈的掌声,都令他俩有点忘乎所以了。
然而张番和刘铨淼只模仿到了师兄弟们的表面,并没有学到实质。在不同的演出场合,表演最适合的作品,行话叫“把点开活”,这是在小剧场摸爬滚打多年以后德云社演员都会掌握的基本功;特别是从小剧场走向大剧场的演员,更是深谙其中道理。
张番和刘铨淼显然对大剧场的演出还缺乏应对经验,强行按照小剧场的方式去演,对现场的执法人员视而不见,对执法人员的提醒充耳不闻,这就有点托大了。德云社还没有强大到可以无视执法部门的时刻,希望张番和刘铨淼以此为契机,吸取经验教训,未来能发展得更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1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