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相声 >> 相声介绍 >> 正文 >> 正文

相声本就是市井民间艺术,而不是风雅的高端

来源:相声 时间:2025/6/6

有人说侯宝林把相声从天桥说到了人民大会堂,而有些人又把相声拽回地摊儿。指的就是以郭德纲为首的相声演员把好不容易得到净化的相声又重新给变成三俗的艺术。

虽然郭德纲姓“郭”,但这个“锅”,郭德纲真不能背。如果说相声在郭德纲出道之前展现出一派繁荣之象,那么倒有可能追究郭德纲的责任。可事实却是,在郭德纲出现之前,相声几乎进入濒死的状态,那么一个将死之人哪怕真死了,就应该怪医生吗?

其实在年的春节晚会上,就有这么一句经典台词,黄宏跟侯耀文说:“现在相声明显干不过小品!”说完哈哈一乐,充满戏谑和自信。而侯耀文正是侯宝林大师的儿子,在那届春晚上却没说相声,却演了小品。既然相声这么好,为什么改演小品了呢?

不仅如此,在当时一大批的相声演员都转投小品,包括范伟、冯巩、郭冬临,甚至还有巩汉林和金珠夫妇,所以相声在后期干不过小品是相声本身的问题,跟郭德纲有什么关系?而在90年代,相声尚且还有一众名家,到了21世纪,基本没人听相声,这都要怪郭德纲把相声搞坏了吗?

事实上,在郭德纲横空出世之前,相声已经几乎无人问津,是郭德纲让观众想起原来生活中还有相声这门艺术,甚至愿意花钱去听相声。从这个角度来说,郭德纲对相声的贡献绝对是承上启下的,哪怕他让相声多活了几年,这个功劳也未必不如侯大师的所谓“相声改革”。

相声改革就是把一些三俗的内容淘汰掉,变成相对文雅的内容去进行表演,于是在上世纪中后期,相声也进入到了一个新的时代,那就是从天桥摆摊儿变成了登堂入室的艺术。不可否认,侯大师是热爱相声的,就像赵本山热爱二人转一样,可后者倡导多年的“绿色二人转”真的成为现实了吗?

我们喜欢相声,但也不应过度抬高它的层次。相声本身就是民间市井的一门艺术,但凡来自民间的,就必定跟“俗”脱不开关系。而“俗”并不应该成为一个贬义词,它只是一个中性词,看用在什么语言环境。老百姓就是俗人,我们的多数人都是俗人,无外乎好与坏,因为这个世界是由99%的俗跟1%的雅组成的,难道这99%的世界构成都是不好的吗?

十几年前的“反三俗”运动搞得火热,最后也是不了了之,而据说这“三俗”的代表就是郭德纲,可翻看了三俗的定义,却发现跟郭德纲关系不大。

“庸俗”指的就是拉帮结派,称兄道弟,而郭德纲只说自己的相声,并没有跟谁搞团伙,反倒是所谓的一些主流相声圈倒是称兄道弟,划分阵营。况且中国本来就是人情社会,非要反攻速,那么是不是每个人都要扪心自问一下呢?

“低俗”指的是生活不检点,权色交易。这倒是能从郭德纲的相声中找到影子,可他都是讽刺类似现象,而相声最大的价值不就是讽刺吗?难道指出错误还成为错误了?当然郭德纲的语言和内容的确有些低俗的成分,可也不能一概而论。但把“低俗”这个帽子扣给郭德纲,还是有据可循的。

“媚俗“就是欺下媚上,玩弄权术。这个我不多说了,跟谁有关,自己脑补吧。

所以“三俗“只有低俗跟郭德纲沾边,连1/3都占,就把郭德纲当成三俗的靶子了?更何况如果老百姓爱听,那就说明目前我们听众的水平就是这个层次,你非要弄一些高雅的艺术形式,反而是没人看,比如京剧、昆曲、交响乐、书法,有几个人感兴趣的?

说白了,相声就是俗人的艺术,它就应该生根于民间,我们不否认侯大师对相声改革做出的贡献,但他给相声带来的命运十分值得商榷。相声是所谓的干净了,可笑点却没了,在什么所谓的大雅之堂上说相声,真的是相声的进步吗?

在什么场合就应该做什么,相声和小品就是逗观众乐的艺术形式,本就不应该过度拔高。当然,如果能兼顾雅与逗那就更好了,比如单口大王刘宝瑞,他可以边讲故事边逗人笑,其中不乏一些好的词句和耐人寻味的桥段,发人深省,引人入胜。可如果没有这类大家,起码也要观众听着好笑吧?

郭德纲曾说过:“先搞笑吧,要是不搞笑,那就太搞笑了。”说明他也看出相声存在的问题,但与其让相声体面的死去,还不如让相声先活下来。更何况一门艺术都无人问津,还谈什么体面呢?

我们不敢对侯大师的相声改革进行过多的评论,但平心而论,侯宝林的相声逗笑过你吗?我们承认侯大师的相声又风雅又大气,相声功底深厚,可你真的爱听吗?有多少人敢站出来直接说:“我不爱听侯宝林的相声”,或者干脆说一句,我不认识侯宝林。

事实上侯宝林把老舍的很多作品搬来用在相声表演上,这无疑是一种创新,但相声在90年代之前的繁荣跟相声改革丝毫关系都没有。因为当时的没有什么娱乐项目,所以听相声已经算是很高级的享受了。八九十年代,只要放一个电视剧或电影就必火,难道那时候就没有烂片吗?

因为那个时期的娱乐资源实在太匮乏,所以不管看些什么,哪怕是看广告和新闻联播,也是很有趣的。就像20多年前我们不厌其烦的打红白机,尽管我们已经通关好几次,而到了如今,各种高品质的游戏层出不穷,我们反而觉得没意思了。

相声借助上世纪后期的媒体时代,自然得到了观众的普遍喜爱,而如今资源过剩,加上这门艺术的所有笑料几乎都被挖掘殆尽,所以不太可能有什么新的改变。而小品在80年代才出现,所以在90年代正属于青壮年,自然好过相声,但小品到了如今40多岁的“年龄”,也跟相声一样无人问津。那么相声真的是被郭德纲带坏的吗?

#热点引擎计划#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9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