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相声 >> 相声介绍 >> 正文 >> 正文

马季高徒发文炮轰整个相声界,捋活乱象

来源:相声 时间:2025/5/11

相声界有句老话,“宁舍一锭金,不赠一句春”,乍一听明显带有时代的局限性,但也不难看出,演员对个人原创和把杆活的重视程度非比寻常。简单来说,出于同行道义,我的段子可以让你拿去使,但至少你得知会我一声吧,这是最基本的尊重。不声不响,把别人使响的活捋走,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捋活”也好,“捋包袱”也罢,在相声演员眼里都叫“捋叶子”,都是公然剽窃。然而时过境迁,当年被同行们嗤之以鼻的劣迹,如今却逐渐成为行业潜规则。

3月2日,马季先生高徒、东北相声名家常佩业在个人社交平台以主流相声演员身份直言批判当下主流和非主流相声演员肆意捋活盗演乱象丛生。常佩业表示:包括《团结一心拿大奖》《多与少》《洋奴才》在内的多个代表作品,都曾多次被同行在不打招呼的情况下“盗演”。更有甚者,直接把作者篡改成了自己的名字。真应了《美名远扬》里朱相臣先生那句,“你这叫超劲儿啊?你这是抄袭”。面对接踵而来的侵权,常佩业感叹:“眼睁睁地听到、看到别人在侵犯我的版权而仰天长叹无可奈何,悲也,哀也,中国相声。”

现如今,歌曲、文学作品、影视作品都建立起完善的版权保护机制,唯独曲艺界似乎还是“法外之地”,少数相声班社的节目单在段子下会注明作者是谁,但放眼全国如此对创作者的尊重和保护实属凤毛麟角,更多的还是同行之间互相捋活。前些年,和几位青年相声演员闲聊,当问到被德云社演员捋叶子时,大多都无所谓地表示:他们捋我的包袱,我还捋他们的呢,算扯平了。这番话也从侧面印证了常佩业所指的主流和非主流演员互相抄袭的现象。如此恶性竞争早已背离了相声同行之间的正常业务交流。长此以往,哪个演员还愿意绞尽脑汁攥包袱,字斟句酌搞创作?

如果说演员捋包袱是因为“超劲儿”心理,那么“盗演”则纯粹是对相声行规的漠视和对相声同行的不尊重。别人创作的段子,先演火了。你也想演,想拿这块活赚钱,至少要客客气气地跟本主儿打个招呼,先征得对方的同意。大多数演员遇到同行“要块活”的时候,都会毫不犹豫地欣然应允。正所谓都是老合,自然要以和为贵。

举个例子,天津曲协副主席、青年相声演员裘英俊有段代表作叫《做人要厚道》,这也是他早期创作的“做人”系列作品之一。这段相声短小精悍,包袱设计巧妙。在京津两地每每上演火爆异常。作为同行好友,何沄伟看上这个段子。因为一次演出需要,他诚心诚意地找裘英俊要来这段原作作品。回去之后,何沄伟对原稿做了加工整理和适当删减,最终携二度创作后的《做人要厚道》登上了年北京春晚的舞台。

常言道:天下说相声的是一家。无论演员出自哪支哪门,名字都在《相声师承关系谱系》这一本“海底”里。既是一家人,必要尊师重道,长幼有序,互敬互爱。倘若总抱着“不拿自己当外人”的心态,总有一天在同行眼里你可能就真的成了“外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93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