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相声 >> 相声介绍 >> 正文 >> 正文

听了40年相声,反复总结它的好处,最终的

来源:相声 时间:2024/8/23

我是从何时开始知道郭德纲,并听他的相声的,具体时间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有一年年末同学聚会,我向大家推荐了郭德纲,之后第二年又向他们推荐了“海派清口”。按“海派清口”火起来的时间来粗略推算,那我听郭德纲大概应该是年。

七十年代末,我家不远处有座砖厂,砖厂有个高音喇叭,高音喇叭下面,垛着一些盖砖坯的草席。每天中午,有半小时评书联播时间,我和小伙伴们就会爬到草垛上去听评书。

晒着太阳,眯着眼睛,听《杨家将》《岳飞传》《西游记》,那滋味老美了。

后来,舅舅给我家捎来一台收音机,这个装电池的小匣子便成了家里的宝贝,而我也不用爬到草垛上去听广播了。

收音机里节目很多,有电影录音剪辑,广播剧,小喇叭,评书等。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知道了相声。

印象里,那时的相声并不多,经常播重复的段子,记忆最深的就是“下面请听侯宝林郭启儒合说的相声”这句报幕词。

所谓听相声,我想大概便来自收音机吧。

听相声有一点不足之处,就是在演员使相时,现场观众会发出笑声,而收音机前的我们明明知道一定很好玩,却看不到,所以特别遗憾。

直到八十年代初,家里有了电视机,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问题解决了,听相声也变成了看相声。而我也通过屏幕知道了马季、唐杰忠,侯耀文、石富宽,姜昆、李文华等等一大批相声演员的模样。

九十年代初,厂里搞福利去北戴河旅游,我买了个随身听和几盘磁带。

磁带除了歌曲的,还有两盘是相声的,一盘是相声精选,另一盘是牛群冯巩的专辑。在那些相声里,我尤为喜欢牛群和冯巩的“领导冒号”“小偷公司”。因为脑海里已经有了这两位演员的形象,听的时候眼前自然就会呈现他们表演时的样子来,所以就更有意思了。

大概是九十年代末到郭德纲火起来的这段时间,我对相声没有之前那么喜欢了。原因有很多,做买卖很忙,又逢年轻,几乎天天在外边,还有民间娱乐形式的多样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相比之下,小品比相声好笑多了。

相声被小品打败,这是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所公认的。其中原因,我觉得还是由于观众的需求所决定的。因为小品知道观众需要笑声,并因此真正的努力了。

这些年,关于相声如何继承发展和创新,专业的非专业的,官方非官方的,个人总结的集体讨论的,说法很多,但我个人认可的依然是相声先逗乐的说法。

我们总说“不忘初心”,我觉得相声也是应当有初心的,它的初心,就是能给观众带来欢乐。

每当提到相声先逗乐这一说法,有些人就会嗤之以鼻。其实从客观角度来讲,人与人,除非大恶遇到了大善,大家都还是差不了许多的。

说到相声的初心,我们现在做一个带有游戏性质的实验:请大家闭上眼睛,把端着的骨头架子放下来,把吊着的精气神放松下来,无论您是官还是民,都暂且忘掉,然后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我听相声,为的是什么?最后您得到的答案是什么,那相声的初心到底是什么。

小品之所以抢走了相声的观众,其实也和它确立了以搞笑为最终目的的初心有关。

陈佩斯先生可谓小品的创始人,他的《吃面条》《警察与小偷》《主角与配角》,堪称经典。本山大叔的小品,自然也不必多说。那些年一共出现过多少好小品,很难说清,但是有一点却是大家公认的,那就是哪个小品越搞笑,哪个就越会被人记住。

说好相声必须针砭时弊有讽刺意义是谁提出的,我不晓得。对于这个理念,我并不完全认同。我认为,好相声首先还是要能逗乐,如果在这个基础上,还能有点正面的意义,那就等于锦上添花了。

关于讽刺意义,小品其实也做过尝试,本山大叔的《三鞭子》便是其中一个。《三鞭子》这个小品好不好,如果去问十个人,大概至少九个都会说好。但是,如果您问一个爱看小品的观众,让他说出五个甚至十个本山大叔的小品,《三鞭子》则大概率的不会被提及。

另外,《三鞭子》既然是好小品,为何同类型的作品后来却几乎没有了呢?个人认为,舆论导向方面的制约或许是其中的一个因素,作为以娱乐为主要目的的文艺形式,没必要去涉及敏感内容。其二,可能创作者和演员已经意识到,小品如果这么搞,等于自己给自己加上了负担,前行之路只会越走越窄,而唯有使观众放松下来开心一乐,才是它能够继续前行的动力。

相声的历史远比小品久远,其中的技巧已经成熟,演员也经过过专业的学习训练,可为什么却被一个新型的文艺形式小品挤压到空间全无呢?

答案只有两个字:作的。

当小品好戏连台,捧红一个又一个演员,收获一波又一波的热度的时候,我们的相声人却西装革履正襟危坐于宽阔的会议室里,研究和讨论着相声应当如何发挥讽刺意义,如何坚持针砭时弊的功能,以及怎样为提高国民素质贡献力量等等话题。

我这样说,一定又要遭到反驳了,他们一定又要跟我讲文艺的宗旨了。所以我必须声明,我对文艺宗旨绝无丝毫质疑,坚决认可任何一种文艺形式都应当为社会和人民服务的宗旨。

同时,我还想提醒一下诸位,在文艺宗旨里这八个字其实才是最重要的,那就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前几天,有位网友留言,问了一个挺有意思的问题:老青年你成天聊这个相声,我就问你一句,相声能创造真实的价值吗?

我反问他,你喜欢听歌,看电影,看足球,打台球吗?它们都是一样的。

他好像没听懂,我便赶紧去忙我的了,因为我知道,以我的水平,已经教不了他了。

我认为,人之所以自称为高等动物,笼统来说,就是因为我们有两种需求:物质的和精神的。物质和精神的满足是相辅相成的,就好比饿着肚子听音乐会受不了。成天吃饱了睡睡饱了吃,连梦都不做,也受不了,一个道理。

相声,便是通过人的听觉与视觉,激发出情绪反应,从而使人获取精神愉悦和满足的。

如此而言,能使人获得精神的愉悦与满足,正是相声能够得以传承的法宝。

也所以我才坚信,无论相声怎样创新,如何“净化”,其逗乐的功能仍然是首要的。而只有那些不负责的内行和不懂相声的外行,才会装作颇有境界的给相声的身上背负上那么多的责任。

年之后,我找回了对相声的兴趣。当然我所说的兴趣,并不是去研究它,而是非常乐意地做一名普通的相声观众。

让我对相声重新找回了兴趣的,是郭德纲。

郭德纲的相声,在我看来,有传统的味道,表演大胆随意,内容天马行空包罗万象。另外,他还有着作为一名好艺人难能可贵的一个特点,那就是“真”与“疯”。

“真”是真卖力气,“疯”是观众越叫好,他就越来劲。

如果以最简洁的一句话评论郭德纲的相声,我觉得陈佩斯先生说的最好,也最贴切:好看。

网上,关于郭德纲对相声的贡献究竟有多大这个问题,一直很热门。

这个话题我也曾聊过,我认为老郭最大的贡献,就是给无数人带来了欢笑,并把能给观众带来欢笑的本事传给了他的弟子们。

作为一位民间相声艺人,我觉得能做到这一点,就非常不错了,就是对相声最大的贡献了。而至于譬如促进五湖四海七大洲团结,育人树人等工作,还是让某些相声表演艺术家们,以及经常指责他人“三俗”的人们去做吧。

#12月打卡挑战赛#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7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