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相声 >> 相声介绍 >> 正文 >> 正文

郭德纲,相声圈的这场风波,还是来了皮皮

来源:相声 时间:2024/8/6
年,央视举办了第一届春晚,引发全国轰动。这届春晚采取的是观众电话点播节目的形式,很多表演者需要现场freestyle,这放在现在几乎不敢想。正是这台随性的春晚诞生了很多经典,李谷一演唱了《乡愁》,郑绪岚演唱了《大海啊,故乡》,严顺开表演了小品《阿Q的独白》。不过整台晚会出风头最多的却是相声演员。主持人是:王景愚、刘晓庆、姜昆和马季,相声演员占了一半。开场主持人致辞结束后,相声大师侯宝林单独发表了讲话。全场30多个节目中,有近10个相声,其中马季说了4个相声、姜昆说了4个相声,侯耀文说了1个相声,侯宝林还通过录像的方式说了一个相声。这些相声没有屎尿屁的段子,就是靠一个个诙谐幽默的小故事和相声演员的表演把电视机前的观众逗得哈哈大笑。要知道当时所有节目都是观众打电话点播的,可见大家对相声有多么喜爱,83年的春晚也可以看作相声界的一场华山论剑。当时现场的这些相声名家也为这门艺术呕心沥血,但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几十年后,相声会因为一个名叫郭德纲的民间艺人被扣上“三俗”的帽子,相声界更形成两派几乎势不两立。而在不久前,中国曲协发布的一封倡议书更是将两派矛盾直接搬上了台面,文章用词力度甚猛,“脏臭荤口”、“开历史倒车”、“跌破道德底线”等狠批几乎随处可见,从中你能感受到,这次的干戈似乎不会轻易收场。相声圈为何台上端庄笑侃十分钟,台下勾心斗角十余年?为何郭德纲拿到了央视颁发的免死金牌,针对他的“江湖追杀令”还层出不穷?要真正说清这事儿,还得从头说起。一、相声72年经历了四次大的转折相声是清朝形成的一种街头文化,就是说点俏皮话儿逗人一乐混口饭吃。这一行其实也没多少技术含量,就是抖语言包袱,而且因为发源于民间,主要市场也在桥头街巷,所以自然也就少不了一些伦理、生理玩笑,所以最早期的相声一直登不了大雅之堂。建国后,相声才登堂入室,从街头糊口手艺成为官方认可的民间艺术。但在72年的过程中,相声历经多次波折,巅峰时市场热潮超过京剧,低谷时几乎被市场淘汰,如果细数一下,相声发展其实经历了四次大的起伏转折。01、第一次,年,老舍一句话,拯救了相声界建国后各行各业面临转变,而被伦理、生理式恶俗梗掺杂的相声表演更是急需转型。侯宝林、马三立等相声从业者为此发愁,为此他们找到了一个关键人物:老舍。老舍一方面是中国文学的泰斗,写过《茶馆》、《骆驼祥子》这样脍炙人口的作品,担任过中国文协主任,后来还受到过诺贝尔文学奖的青睐。另一方面他与相声也颇有渊源,早在抗战时期他就参与过相声创作,自己还怂恿另一位大家梁实秋说相声,两人互捧互逗,演出大获成功,传为文坛佳话。而老舍的相声作品有个最大的特点,他擅长将对现实的批判写成段子,他创作的《卢沟桥》、《中秋月饼》、《台儿庄大捷》、《骂汪精卫》等作品在当时很受欢迎,逗大家一笑之余,还极大地鼓舞了公众的士气。所以当侯宝林等人向老舍求教时,对相声“知根知底”的老舍也快人快语:“不学瞎捣乱的老套子,创作笑而不淫的新段子。”马三立、侯宝林和刘宝瑞一听这话也犯难,这些人在解放前就在街头说相声,他们最知道相声里的那些沟沟坎坎的门道了,俗是写进相声基因里的,要去除相声里的俗,就类似于吃麻辣烫不加佐料,这麻辣烫吃着还有意思吗?但在时代大势面前,要想重新被观众接受,就必须得改。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相声演员联合起来成立了改进小组,带着从老舍那获得的启发,他们做了巨大的努力,像庖丁解牛一样,一方面去掉了大量荤段子和挖苦别人生理缺陷的段子,一方面又最大程度上保留了相声诙谐幽默的精髓。“去污洗白”后的相声立马在全国普及开来,成为一门不仅能传递笑声,还能传递价值观的曲艺形式。02、第二次,70年代末,相声的创作突破了尺度天花板相声的第二次转折是文革之后。经历了那个噤声的年代,人民渴望批判现实,又恐历史重演,相声就是最好的润滑剂,调和了两者的矛盾,一个严肃的事儿可以用开玩笑的方式说出来。当相声长出了讽刺的骨头,它就从一本笑话集变成了一把匕首。80年代是改革开放初期焕发勃勃生机的年代,年,借助央视第一届春晚,相声火遍了全国,后来那些年的相声几乎都是讽刺相声。譬如马季的单口相声《宇宙牌香烟》就是讽刺当时社会流行的假冒伪劣产品。譬如马季、冯巩等演员表演的群口相声《五官争功》就是讽刺当时大家崇尚个人自由,排斥他人之风。譬如姜昆的《虎口遐想》讽刺了国人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心态。譬如冯巩和牛群的《小偷公司》就讽刺了官僚主义。讽刺相声的集大成创作者是梁左,他是北大中文系毕业的,有着很深厚的文学功底,他写出了《虎口遐想》、《电梯奇遇》、《小偷公司》等作品,将相声里的讽刺发挥到了极致。经过第二次转折,相声的艺术性及地位达到顶峰,那段时期的不少作品至今都在电视上轮播,不少台词都让人赞不绝口。03、第三次,90年代末,尺度收紧了90年代后期,中国文娱类创作尺度收紧,以我们熟悉的电影为例。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在前期拍摄过《红高粱》、《黄土地》、《蓝风筝》这样的深刻作品,尺度一收紧后,他们再也没有重返过艺术的巅峰。相声也是如此,削去了“讽刺”的棱角,新时代的相声自然失去了生命力。而另一方面,小品迅速发展超越了相声,短短十来年,小品界诞生了陈佩斯、赵丽蓉和赵本山三座大山,他们使得小品欣欣向荣。而相声圈却呈现出了“诸神黄昏”的景象。侯宝林、马三立和马季老了,姜昆去从政了,牛群当县长去了,冯巩改行演小品了,梁左也英年早逝了,相声界一度萎靡不振。小品《打扑克》里有句台词说“现在相声明显干不过小品”就是对这一次现象生动的注解。第三次转折使得相声衰落了整整十年。04、第四次,年,“德云社”异军突起第四个转折发生在年之后,中国文娱圈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电影圈,张艺谋用《英雄》开启了商业片时代;音乐界,周杰伦横空出世撑破了华语乐坛的天花板。文学界,韩寒和郭敬明的爆火,标志着中国的文学也进入了商业化时代。而相声也不例外,等来了新时代的领军人郭德纲。年,郭德纲火遍全国,将濒死的相声救了回来,在郭德纲的率领下,相声逐渐“收复失地”,德云社也迎来了野蛮生长期。太平歌词再度唱响全国,建国前相声常用的一些“街头包袱”也被重新搬上了舞台,台下的观众笑得前仰后合,德云社的分社也在一个又一个城市开疆拓土。但与此同时,他和德云社也被冠以“三俗”的评价。二、相声圈这场风波,指向到底是谁?了解完相声这72年的发展,我们再看看如今相声圈的这场“风波”——郭德纲与主流相声圈的恩怨年,北京台记者闯入郭德纲家,被德云社众弟子拳打脚踢,之后央视牵头号召大家“反三俗”,矛头直指郭德纲和他的德云社。一时间德云社人心惶惶,众演员四散溃逃,郭德纲失去了曹云金、李菁、何云伟这些得力干将,一度被逼上了绝境。好在熬过了那几年,德云社起死回生,郭德纲缓过劲儿来,先后力捧了岳云鹏、儿子郭麒麟、张云雷、秦霄贤等新人。德云社不仅垄断了中国的相声市场,还用饭圈的那种玩法极大地拓展了德云社的商业版图,像张云雷和秦霄贤这样的帅哥催生出了“德云社女孩”,一个体育场里女孩跟着偶像齐声唱太平歌词的画面蔚为奇观。在遭遇一系列变故后,郭德纲也藏起了锋芒,并涉足电影、综艺等多个领域,年轻演员见到他都得尊称一声郭老师,隐隐间郭德纲有了一代宗师的派头。年他首次参加春晚,标志着他和主流相声圈握手言和,年他录制央视的《金牌喜剧班》标志着招安成功。没想到不久前,中国曲协发出了一纸倡议书,批评了相声圈里存在的“三年学徒,两年效力”、“以师命家法为大”、“清理门户”等陋习,对说荤口和伦理哏的行业陋习予以了严厉批判。这则新闻出来后,网络上的看法是比较一致的。第一是这篇倡议书指向的矛头。这纸倡议书全文没有一处提到郭德纲和德云社,但从字缝里处处能蹦出郭德纲三个字,有人还调侃文章的撰写者是照着德云社的家谱写出来的,与其说是一篇倡议书,不如说是一篇针对郭德纲的檄文。第二是这次的交锋很像十多年前的那场相声界“反三俗”事件,当年那起风波同样引发了全民热议,郭德纲还创作了相声《我要反三俗》强势反击。在风波结束了11年后,对郭德纲及德云社的争议重新又被推至舆论中心。三、郭德纲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了吗?11年前郭德纲在历经一系列对战后最终全身而退,这一次形势更严峻,老郭和他沿用的相声风格真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了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得把目光移到郭德纲本人身上。其实郭德纲身上一直带着一股矛盾的特质。他把一些老段子整理咀嚼消化变成年轻人容易接受的新段子,他还喜欢唱太平歌词,爱说书和唱戏,这是他对传统的坚守。而另一方面,他底层出身,带着一股戾气,嫉恶如仇睚眦必报,自称“非主流相声演员”,和同行势不两立,这又是对传统的颠覆。带着这种矛盾的特质,郭德纲和德云社跌跌撞撞走到了现在,两种极端的声音也反复萦绕。有人说郭德纲拯救了相声,有人说他毁了老一代相声大师们的努力。这次曲协的檄文,不过是负面的声音调大了点音量而已。不管有没有这次檄文,郭德纲的问题大家都很清楚。其一,一些生理、伦理式的包袱,这是老郭的传统艺能了。有人觉得这些能真正逗笑人,他们的理由是市场已经给出了证明;有人觉得这种表演不雅,因为它在传播低俗内容。其二,清理门户,年郭德纲和曹云金的闹剧仿佛就在昨天,用大多数网友的话说,老郭的吃相确实很难看。其三,老郭自己的相声水平下滑明显,过去他的相声都是一个完整的故事,现在就是随便把一些段子撺掇撺掇就表演了,故事很稀碎,一看就很敷衍,而且他现在逐渐退居幕后。其四,德云社一家独大后,逐渐转型成了造星工厂,《欢乐喜剧人》这样的节目几乎成了德云社内部的选秀会,他们捧出了好几个流量明星,相声说得是否利索暂且不论,迷妹倒是一箩筐,这很畸形。所以你要问这次曲协的倡议有没有道理,皮哥完全理解那些大力支持整顿的网友,郭德纲确实需要对现在德云社的演员打造体系和表演形式做出一些调整,很多网友也说不敢让自家小孩过早接触德云社的相声,这其实已经反映了一些问题,相声也不应该成为一种“只面向成人”的表演。四、如果没有这些,郭德纲的相声是否成立,是否还能逗笑观众?在曲协倡议书发出后的第二天,郭德纲就已公开回应,表示要一起弘扬优秀文化、培育行业新风气。从回应看,历经一系列变故后的老郭显然“圆滑”了很多,不过他会不会做出整改,具体会如何改,目前还不好说。但有一个问题已经摆在我们面前——如果去掉三俗,德云社还能逗笑大家吗?这个答案是悲哀的。皮哥相信郭德纲本人是早就想反三俗的,奈何观众不答应。五、郭德纲的结局,早已经写好了提到相声,分为广义的相声和狭义的相声。我们前文提的都是狭义的相声,就是以逗笑观众为目的相声,类似于脱口秀。而广义的相声,分为说学逗唱,它脱胎于清朝的全堂八角鼓,里面还包括了双簧和太平歌词这些完全不逗笑的表演内容。现在全堂八角鼓已经失传了,相声作为一个部分流传了下来。郭德纲早就想推广真正的相声艺术了,他经常唱太平歌词,自己还办了京剧专场,在网上也开设了好几档说书节目,他的社媒也都是文绉绉的句子,对于谦私底下也是一口一个谦哥。可观众就是叶公好龙,说是喜欢龙,真正的龙来了就避之不及。如果以后德云社的演出全唱太平歌词了,你看它还能活得下去吗?有人或许会说别给郭德纲洗白了,侯宝林、马三立那些大师咋就能不说屎尿屁还依旧逗笑观众?因为那个年代信息不发达,一个段子能反复说一辈子。小沈阳回到那个年代就是小品大王,他那些表演技巧能抡至少十年。现在这个时代,一个好的段子用不了一天就全网传开了,精妙的段子寿命短,只能靠屎尿屁日常续命,你把侯宝林请出来也白搭,马三立的“逗你玩”被B站网友玩一个月就玩成烂梗了。郭德纲背后有德云社一个团队在搞创作,依然面临枯竭的问题。郭德纲肯定明白这个道理,他自己也不愿意说三俗的东西,但为了恰饭,必须说。自己不想说就让徒弟说,至少落一个清静。反三俗,不是郭德纲不答应,是观众不答应,这就是现实。话说回来就是,风波后,郭德纲的结局,不是由某些团体决定,而是早已被观众写好了,十几年的市场砥砺,郭德纲已验证了德云社生命力的可持续性,观众需要他。郭德纲的相声特点,也注定让他少不了风雨,但郭德纲不会倒,也绝不会像一些人担心的一样,带坏观众的价值观。因为观众从进入剧场坐下来的那一刻起,就知道他们就是来单纯享受快乐的,此时的相声,是个快消品,听完即毕。最后,皮哥要说,郭德纲谈不上圣贤,但至少是个带着污点的猛士,他能被市场包容,也是因为从他身上还能看到一点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的影子。我们也大可不必替相声这门艺术担心,时代在变化,不同时代会赋予相声不一样的生命力,过去数百年它能存活下来,相信未来数百年、甚至数千年,即使会有沉寂,但在某些时间它依旧会重获新生。而“相声大师”这个称号,也绝不会在郭德纲身上绝迹。文/皮皮电影编辑部:一粒鸡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73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