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的恩师侯耀文曾评价其说:一路走来,步步血泪,无人扶持,必嫉恶如仇。
郭德纲也曾在自己的作品中说到:“那些不明白任何情况就劝你要大度的人,你一定要远离他,因为雷劈他的时候会连累到你。”
字里行间确实有股子嫉恶如仇的味道,郭德纲之所以有这样的性格和为人处世的态度,与他成名前的心酸经历有着很大的关系,导致很多人觉得他心胸狭窄,睚眦必报。
说起郭德纲成名前的心酸经历和主流相声界的种种恩怨,就不得不提他早年闯荡北京的经历。
这段时期的郭德纲,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穷。
郭德纲最初住在大兴,由于交不上房租,被房东堵在门口骂。郭德纲就躲在屋里,不敢吭声,直到半夜,才翻墙出去找饭吃。
为了生计,郭德纲曾经站在商场的橱窗里给人表演
老郭曾回忆说:“有一回演出结束,天晚了,没有回大兴的公交了。这时我身上只有两块钱,就决定走回去……走到桥中间时,眼泪哗哗地就下来了。回到家已经凌晨四点了,走了二十多公里,脚上全是泡。”
后来郭德纲把这段经历放在了自己的作品《新夜行记》中,郭德纲说自己要走着上二环,观众们笑得前俯后仰。
此时的郭德纲,也想投入主流相声界的怀抱,可是,没有人要他。
郭德纲后来在采访中戏言道:我想穿上西装,给他们当狗,但是他们怕我咬人,无人敢收,于是把我生生逼成了一条龙。
年开始,郭德纲曾三次进京闯荡,但是一直都没有混出名堂。
年,他和李菁、张文顺等人合伙创办了北京相声大会,即北京德云社的前身。
刚开始时,郭德纲、李菁、张文顺,三人就撑起了一场相声专场演出。
“我先说一个小时的单口,张先生再说一个小时的单口,接着李菁唱段快板,然后我和张先生说段对口,最后我们仨人再来个群口。”
“最落魄时下面只有一个观众,我就给他说,你可得好好听啊,否则打起架来我们后台人比你多。有时候这个观众电话响了,张先生就停下来,看着他打电话,搞得人家都不好意思了。”
后来郭德纲还特意寻找这个观众,要送给他德云社的终身金卡。“只要我活着,德云社的相声你随便听,不要钱。”
要知道相声是一种民间曲艺形式,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表演形式,讲究平地抠饼,对面拿贼,是实打实的草根艺术。你要让那些卖苦力的劳动人民停住脚,留下来,听完后还能给俩赏钱,讲究的是真本事。郭德纲也不止一次说过,相声,是草根艺术,不是庙堂文化。
新中国成立后,相声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变成了能在晚会上说的一门艺术。
可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相声逐渐脱离了大众,变成了晚会相声、歌颂相声,像逢年过节才露个脸的吉祥物。
平时,人们是不会谈论相声的。
04、05年,郭德纲借助媒体的大范围传播,火遍了全国。
人们第一次发现,相声,原来这么可乐。
郭德纲的出现,重新激发了大众对相声的兴趣。
在这一点上,说郭德纲是相声的中兴之臣,并不是溢美之词。
“先搞笑吧,要不搞笑就太搞笑了。”
“相声是用来使大家开心的,不是教育人的。”
……
郭德纲的艺术理念很简单,就是回归相声最初的功能:搞笑。
观众只有笑了,才愿意花钱。
在这一点上,郭德纲做得非常好。
那两年,郭德纲把他攒了十几年的作品、劲头儿,一股脑都使了出来,优秀的作品层出不穷。
观众也很买单。郭德纲曾连续创下了22、23、25次的返场记录。
这个时候的郭德纲,真是“下”不了台啊。
因为相声界有返场不过三的规矩,所以郭德纲返场次数过多的情况下,也曾被人批评为没有艺德。
郭德纲毫不客气地回击说:“观众爱听,多说些也犯法啊?”
此时的郭德纲确实像屠龙的少年。但是,这条恶龙的关键不是“恶”,而是“龙”。
“龙”身份尊贵,不喜欢郭德纲说的相声。
成名之后的郭德纲,迅速成为了话题人物,也惹来了不少麻烦。
德云社几大得力干将,何云伟、李菁、曹云金、王文林等,先后出走。
虽然出走的原因双方各执一词,但是总结下来,无非有两个:“钱”途和前途。
早期的德云社,采取的是“大家长”式的管理方式。
关于收入如何分配,郭德纲这样说过:“你在台上说相声,下面坐了几千人。但是你要明白,这场演出,是打着谁的旗号卖票的?”
很显然,郭德纲认为观众是奔着自己来的,收入如何分配应该自己说了算。
可是,其他人显然不这么想,他们认为,离开德云社,更好。
另外一个“前途”也很重要,郭德纲当时得罪的人,太多了。
李鹤彪打人事件受到了全网攻击,德云社也被停业检查;
和素来有着合作关系的北京台也闹翻了;
因代言藏密排油被央视晚会批评;
当然还有轰动网络的反三俗事件。
面对着种种非议,郭德纲表现出了一名江湖人士好勇斗狠的不服输性格。
别人说他的相声三俗,他就特意写了个《我要反三俗》,极尽嘲讽之能事。
某人说相声低俗,不高雅,他就写了个《你要高雅》回击对方,说高雅不是装的,孙子才是装的。
此时的郭德纲,连央视都敢怼。
晚会曝光了“藏密排油”事件,郭德纲就在《我是文学家》等作品里不止一次拿出来调侃。
甚至北京某台长去世时,郭德纲还在微博上送喜字。
这个时候的郭德纲,是不肯吃一点亏,同时也不认为自己有错的人。
但是手底下的那些人就不这么想了。
单单靠在剧场里说相声,收入是有限的。要挣钱,还得靠商演、走穴、参加综艺节目等。
“你把别人都得罪了,我们怎么办?”
“跟着这样一个能惹事的老板,太提心吊胆了。”
在经历了这么多风波后,郭德纲没有垮,德云社也没有倒,反倒是越来越红火了。
年,郭德纲于谦第一次上了春晚。
德云社也把分社开到了南京、沈阳,甚至墨尔本等地。
年,岳云鹏参加《欢乐喜剧人》,获得了第二季总冠军。
决赛时,郭德纲于谦带着众多德云社弟子唱大实话的那一幕,让人有了德云社一统“相声江湖”的既视感。
当年的小黑胖子、非主流相声演员,变成了如今的德云班主、郭老师。
年,郭德纲以召唤师的身份出现在了《相声有新人》里,他要来把关、评判这些年轻的相声演员。
选手们在台上,也是一口一个“郭老师”,态度恭谨,神态紧张。
我倒不认为选手们在拍马屁,他们是真的认可郭德纲现如今的地位,以及他对相声中兴做出的贡献。
有一对选手说,在郭德纲火之前,观众们已经很久不去小剧场里听相声了,是郭德纲把观众又拉了回来。
郭德纲的性格不再是锋芒毕露了,虽然反应依旧机敏,但是不再有那种咄咄逼人的气势了。
在《相声有新人》第一期里,面对博士夫妇的挑衅:“您说,我指点”“这几本书估计您看不懂”……
“你看,人家不空手来。”郭德纲一句话就缓解了尴尬。
那么说,郭德纲真的无欲无求了吗?当然不是。至少,对待相声,他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
“相声是虚假繁荣。”这是郭德纲曾经对相声界的定义。
“不是我说得好,全是同行的衬托。”这是早年间的郭德纲对同行的调侃。
这次参加《相声有新人》,德云社的弟子也来了好几位,有孟鹤堂周九良,谢金李鹤东等。
有人说郭德纲这是捧自己人来了。可是,看了几期节目,大家发现,德云社的弟子,并不是只会耍帅卖怪,基本功在同龄人中非常出色。
有网友评价说,节奏四平八稳,模仿惟妙惟肖,有包袱不闹腾,有铺垫不冷场。
内行人一眼就能看出来,没错,这是说相声的。
郭德纲也说过:你可以创新,但是基本功一定要扎实;你可以讲新段子,但是老段子一定要会。
德云社内部有一个德云传习社,新来的人要在这儿先学两年,然后才能拜师。接着再学习各种相声技巧、基本功等,差不多了就跟着队伍去小剧场里演出,先负责暖场等简单事宜,有经验了才能上场说相声。在小园子里说得好了,才能参加商演,各种影视节目等。
这一套流程下来,没个七八年,是走不完的。
德云社现在有八个小分队,在天桥、三里屯等地均有固定的演出场所,每周都会有演出。小剧场的演出,磨人,也锻炼人,说得不好,观众真的会往下轰人。
从小剧场里出来的人,往台上一站,都有一种属于相声人的范儿。
当然了,《相声有新人》这个节目,也发掘了很多其他的优秀相声艺人,比如金霏陈曦、张番刘铨淼等。其实这些人说相声的年头不短了,但是一直都不挣钱。
不挣钱,是相声演员最大的危机。
郭德纲自己也说过,他做《相声有新人》的初衷,是看到很多小园子里的相声演员收入微薄,想通过这个节目给他们增加点人气,多赚些钱。
相声是一门传统艺术,郭德纲也是一个传统的相声艺人。
时至今日,郭德纲依然坚持:相声,是用来搞笑的,哪怕这个搞笑并不高级。
郭德纲骨子里对传统有一种近乎偏执的坚持。
他要求弟子们苦练基本功,“说、学、逗、唱”等功夫一个都不能拉下。
他坚持让弟子们先在小园子里锻炼,火候不到不让出来。
他说观众是自己的衣食父母,每次演出结束时都要带领全体演员向观众鞠躬致意。
但是风风雨雨几十年走来的郭德纲还是有了一些明显的变化。
德云社有一首社歌《大实话》,是郭德纲亲自写的。
开头是:说天亲,天也不算亲,天有日月和星辰啊……
说地亲,地也不算亲,地长万物似黄金啊……
说父母亲、朋友亲、同行亲,都不算亲;
要说亲,观众们亲,观众演员心连着心哪……
后来,《大实话》歌词发生了变化:
说天亲,天也算亲……
说地亲,地也算亲……
……
曾经斗天斗地的郭德纲,终于与天地达成了和解。
但是始终不变的,是坚持:相声,是说给观众们听的。
能挑战德云社地位的相声团体,至今还没有出现。德云社一家独大的场面,估计还会维持很长一段时间。
至于相声将来会如何,就很难说了。希望下一次相声出现危机时,还会有第二个郭德纲出现。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