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说过一句话:我丢过的人,比你见过的人都多。看着他眼下的风光,很难想象他为什么能说出这样的话。
但只要回顾他过往经历的种种,你会发现,这位相声界的超级巨星步步血路走来,无人扶持。他腆着脸做了十数年的“孙子”,方才换来今时今日别人喊他“爷爷”的风光。
年,郭德纲30岁。他把“孙子”做到了极致。
01那一年,他在街头橱窗表演48小时,躺着时的眼神刻进人们的心里。
那年,三十而立的他为了养活德云社,参加了某卫视《超级大赢家》的录制。有一个真人秀环节是给郭德纲量身定做的。
当时的不知名相声演员“小郭”被关在合肥步行街鼓楼的透明橱窗内,面向来来往往的过路人,跳舞、打拳、讲段子、吃泡面、洗脸、睡觉。他在那个橱窗里,像个猴子一样,呆了足足48个小时。
汗水一直流啊,这是热的,也是臊的。谁还真没有尊严?看看他穿睡衣躺着的那个眼神,就知道他有多么不甘。若干年后,人们看到这段视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他躺着时的眼神刻在我心里了。
也是若干年后,当时的节目制作人淡淡地说,“不要过分渲染那个事情了,只是为了节目效果而已,当时郭德纲自己也没有觉得怎么样。”
这个制作人显然是没有吃过苦的吧?不然怎会如此轻描淡写。他根本无法体会郭德纲当时的不容易,他没办法拒绝这份工作,他还有德云社,还有徒弟要养。
02龙困浅滩遭虾亵,一飞冲天起苍黄,曾经喊他小郭的人,改口称呼“郭老师”。
年,无知无畏的郭德纲成立了德云社。那年他22岁,相声这个行当还行,但没有大火,没有根基的郭德纲一时半会儿鼓捣不出什么名堂,德云社举步维艰。
年,德云社依旧入不敷出,面临解散的风险。作为创始人,郭德纲想尽一切办法进行挽救,发疯似地四处接活。
他还参加了全国相声大赛,但是输给了贾玲。有人说,他的相声不符合大众的审美。有人说,德云社还是关门大吉吧,郭德纲你专心跟在李冰、周群后面,做个小主持人。
郭德纲不信邪,于是有了前文提到的“48小时”。这48个小时,是郭德纲在真正成名前所受“挫折”的缩影,他在中间某一段情绪崩溃,在橱窗里扔东西撒气,亦可代表他面对挫折时短暂的焦虑和迷茫。
最终,他坚持录完节目,则证明他的心智已经足够成熟。坚强如他,成功只是时间问题。
果然,两年后,郭德纲和德云社火了起来,被誉为“实现了相声的二次复兴”。郭德纲本人不仅成为首位在人民大会堂进行个人专场演出的相声演员,还登上了《纽约时报》,成为享誉国际的相声大师。
但对他而言,最爽的事情,是曾经喊他“小郭”的人,都恭恭敬敬地称呼他为“郭老师”了。
03因为极度坎坷,所以嫉恶如仇。但他身上的主要标签还是“三观正”、有良心。
侯耀文是郭德纲的师傅,在郭德纲尚未成名前,他曾经如此评价:“一路坎坷走来,如果有一天上天眷顾,郭德纲火了,他必定嫉恶如仇。”
成名后的郭德纲是否嫉恶如仇?我们不得而知。单知道他的作品针砭时弊,讽刺意味是很强的。他通过作品传达的,可能就是所谓的“嫉恶如仇”吧?
当然,他的同门师兄弟梁宏达曾经评价他:绝顶聪明,但心胸窄,睚眦必报!
对此,郭德纲回应:“我挺厌恶这种人,不明白任何情况,让你大度,这种人你要离他远一点,因为雷劈他的时候会连累到你。”
他还这样说过:“不是所有的过错都必须被原谅,如果你连这些伤害都记不住,那这一辈子白活了。”
这些话,也算是他“嫉恶如仇”的表现吧?但他成名后的种种表现,更符合下面的这句话:嫉恶如仇的人,一定是善待良善、扶良以恩。
郭德纲之所以为大江南北的多数人喜爱,是因为他超正的三观。他在文艺界、演艺界的地位无需多言,但他保持着谦逊、随和,面对长辈总是尊称“您”,对于后辈,能照顾到的,也是关爱有加。
在他的言传身教之下,儿子郭麒麟在娱乐圈内也是有口皆碑的“品行好”,被赞是谦虚有礼的楷模。
结语: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郭德纲的成名史可以用简简单单的十个字概括。不能概括总结的,是他如何做到活得这般通透?若能解答这个问题,也许我们就找到打开成功大门的钥匙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