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相声大会(德云社前身)的创办初期,没有资金、没有观众,演员们要站在大街上吆喝招揽生意,郭德纲回忆当时的往事叹到:“最怕的就是没人看,但凡有人能进来,我就有能耐留住他!”
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好几年,整个社团入不敷出,郭德纲要靠着四处接其他的小活才能维持,甚至家底都被掏空。
年,一个人的出现,德云社的状况才开始逐渐改变。他叫康大鹏,是北京文艺广播电台的主持人,有一档名为《开心茶馆》的节目,就是由他主持的。
这是一档以传统相声为主的曲艺类节目,大鹏到处搜集相声录音来播放,但毕竟资料有限,播着播着就不够用了。
机缘巧合,这时候他接触到了德云社,并且被郭德纲成功“留住了”。
年10月份,大鹏第一次在电波中向观众推荐了德云社。
慢慢的,德云社这三个字在北京范围内有了一些名气,特别是喜爱传统曲艺的观众,更是纷纷到现场买票观看。
通过电台免费让观众听相声,然后“留住人”,再把观众拉倒剧场买票,德云社首次尝到了这种模式的甜头。
但仅仅在北京范围内的影响力,是远远不够的。
那个时候,我国网络普遍提速,带宽扩充,各大视频网站开始冒头。
有的观众觉得在剧场听完不解渴,就带着摄像设备在演出时把节目录下来,回头再传到网上。
这下,全国的人都知道了德云社。
郭德纲也踏住了互联网的潮头,对这样的行为是鼓励的。
我清晰记得,当时郭德纲在演出中曾说过:“录像的可以录啊,但是别挡着后边的观众。”
从那时起,郭德纲就已经开始重视粉丝效应,他的目的并不单单只是混个脸熟,而是要打造德云社这一品牌。
最早的相声是没有剧场和舞台的,所以是不卖票的,行里的话叫“撂地”。甚至在进入到茶馆之后,也有很长一段时间只能凭观众的赏钱作为营收,说得好了,观众才会买账。
如此情况,艺术的好坏,成为能否进账收入的关键。
德云社的模式是,通过电台、网络的传播,让观众先听出好来,然后再入场买票,这和“撂地”有异曲同工之妙。
郭德纲的大实话中有一句:“曾记得早年间有那么句古话,没有君子不养艺人。”
他深刻地领会其中的道理,并且还能凭借超强的业务能力“留住人”,好的节目,观众就会喜欢,自然也会去支持演员。
十多年来,德云社的现场观众从几人到几十人,再到几百人甚至几千人,票价也是越卖越高,重要的演出场次甚至被黄牛炒出天价。
全国已经有了数家德云分社,整个团队人数接近人,不夸张的说,在民间艺术社团中已经可以排在第一位了。
现在的剧场演出,比如开心麻花、陈佩斯的大道以及其他所有话剧、舞台剧的表演现场,都是不允许录像的,但德云社还是保留了这一传统,无论是小剧场还是大型舞台,都是可以在不影响演出的前提下进行拍摄。
不过随着文化付费时代的到来,由于版权原因,现在的德云社演出是不允许使用专业摄影、摄像器材的,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粉丝拍摄的视频都是比较短的片段。
当然,如果是真的喜爱并支持德云社,还是在视频平台充个会员比较好,音质和画质都是专业且有保障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