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巩,号称中国喜剧界腿最长的相声演员,也是最会品牌营销的相声演员。
只要响起那句“我想死你们了”,就知道是他上台了。
冯巩家世显赫,曾祖父是冯国璋,祖父在天津创立了不少实业,父母都毕业于于北京辅仁大学。
虽然,冯巩的童年很坎坷。
好在,他的运气还不错,在良好的家教下,自己也足够努力,这才有了后来的辉煌。
天津的民主道58号是冯国璋故居,冯巩就出生在这里。
几年后,他被迫与母亲搬离,搬进了一处大杂院,从此一间仅12平米四面透风的破屋子就是母子二人的家。
这个院子中居住的邻居大都是穷苦人,有泥匠、瓦匠、木匠,有打零工的,拉板车的。
但是,这种居住环境却为冯巩不幸的童年洒进了一抹阳光。
其实,越是生活穷苦的百姓越是善良质朴。
冯巩的母亲温柔贤惠又能干,所以身为优秀数学教师的她在大杂院受到了尊敬,可爱的冯巩也拥有了一院子的小伙伴。
大杂院的孩子们没有孤立他,夏天带着冯巩在河里游泳,冬天带着自制冰鞋在海河滑冰,拉着他一起捡煤核和烂菜叶,日子艰难却快乐。
这是他10岁前从来没有体验过的日子,也为后来冯巩的相声创作,打下了生活基础。
在冯巩初二的时候,天津市搞了一次文艺汇演,正巧当时的广播中正在播放马季和唐杰忠的新相声《友谊颂》。
由于是新节目,时间紧任务重,老师就选中了一向品学兼优,又有曲艺天赋的冯巩表演。
没想到,这一演,就揭开了他与曲艺一生的缘分。
说到曲艺天赋,离不开冯巩的自身努力。
10岁之后的冯家,家徒四壁,母亲一人的工资不仅要寄一部分给远方的父亲,还要接济冯巩的其他知青兄弟姐妹。
根本就没有钱供他学习爱好,好在他自己想到一个好办法。
冯巩记得小时候家里有一个沉重的大铁炉子,虽然那个“家”现在是回不去了,但是从自己家“拿”个炉子,那能叫“偷”吗?
于是,在几个小伙伴的掩护下,冯巩成功把自己家的铁炉子给卖掉了,买了一把不错的京胡。
冯巩至今京胡水平也很高,时长给京剧名家“票”一把过过瘾。
而当时,冯巩虽然出身不好,但是他以满分的成绩小学毕业考入中学,并会多种乐器,会唱全套的样板戏……自然是老师们看中的文艺骨干。
也正因如此,他才有机会和同学一起,表演《友谊颂》参加文艺汇演。
在夺得第一名之后,这个消息成功的吸引了这个作品的原表演者——马季先生。
马季先生求才若渴,他竟然和唐杰忠一起,在另一次汇演的时候,亲自坐在台下偷偷观看冯巩的演出。
演出后,老师叫住了冯巩,在办公室,他记一次见到了“活着的”马季。
当时,冯巩就傻眼了,心想自己这不是关公面前耍大刀嘛!要是早知道马季先生就坐在台下,肯定紧张得演不出刚才的效果了。
马季先生看见冯巩后,非常喜爱,当即表示要收他为徒。
这才开启了一段难得又曲折的师徒缘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