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过郭德纲的一段相声,说四大名著是什么,张口就来,《郭德纲相声选》。这当然是相声,是逗乐的段子,正常人不会当真。可我却从另外的两个名人轶事中品出不一样的味道。
第一个,三个文化人去休闲娱乐场所玩耍。这个休闲娱乐场所大致类似于歌舞厅,KTV,边听曲边喝酒。来了四个歌手,三个人就打赌,看唱谁的作品多。结果高适一首,王昌龄两首,王之涣有脾气,就说最漂亮的那个明星歌姬一定会唱我的作品。果真,这最漂亮的就唱了,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是文化趣谈啊。
第二个,又过了几百年,出了个柳三变、柳永。被当时的人誉为“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据说柳永出殡的时候,全城歌女都来送行。
我说这两个故事,不是说诗词多伟大多感人,我是想说,流行的作品才有可能成为经典,才有可能流传后世。如果连同时代的人都征服不了,那就更不用提流芳千古。长时间的流行就是经典。
再来对比一下通俗小说和典藏小说。通俗小说代表就是金庸的武侠小说,被王朔称为四大俗之一。算不算经典,我也不知道,但肯定是一代国人的记忆。如果不信,您随便在马路上问一下,我相信十个人有八个人都能说出他的作品,甚至能就书中的人物侃侃而谈。扫除文盲,提高文化水平,结果倒成全了通俗文学,也是很讽刺的事情。
金庸先生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年至年。十五年左右,来看看同时期有影响力的作品。1《风云初记》孙犁
2《铁道游击队》知侠
3《保卫延安》杜鹏程
4《三里湾》赵树理
5《红日》吴强
6《红旗谱》梁斌
7《我们播种爱情》徐怀中
8《山乡巨变》周立波
9《林海雪原》曲波
10《青春之歌》杨沫
11《苦菜花》冯德英
12《野火春风斗古城》李英儒
13《上海的早晨》周而复
14《三家巷》欧阳山
15《创业史》柳青
16《红岩》罗广斌杨益言
17《艳阳天》浩然
18《大刀记》郭澄清
19《万山红遍》黎汝清
20《东方》魏巍
21《青春万岁》王蒙
44《李自成》姚雪垠
这些是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大致的创作时间就是49年到79年。
如果从文学素养,历史意义,振奋人心,传播正能量的角度来比较,金先生的作品完全是被碾压状态。
如果从影响力,受众面来说,个人觉得还是自称有三亿读者的金庸更占优势。影视的传播太强大了,隔几年,就出一个新版本,个别作品被重拍改编的次数,简直就是数不过来。我大胆预测一下,这些主流作家的代表作加起来,改编的影视剧集数,也比不过一个人。
我是担心阅读的幼稚化。当习惯于浅显直白的网文后,再去读经典名著会吃不消的。天天吃泡面会把味觉吃垮的,辨不出好坏了。就喜欢你这样没见过世面的人。
现在是多元社会,看似流行的影响力很大,但能维持长久热度的能有多少。
马上年了,回首十年,涌现出多少有影响力的作品。回想一下,读过哪些新的小说,新的诗词,涌现出多少自己知道名字的文化人。
我总觉得网络造成人的思维广度是够了,但深度有欠缺,大量知识点涌来,用于思考的时间减少。
网络文学,网络电视剧,网上小段子,郭德纲相声(包括德云社全体成员),占用了绝大多少的时间,也可以说是这十年最大的流行,或许后人会这么评价,网络的影响力大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我估计咱们的广电也犯愁,按市场来吧,涌现出来的全是古装剧,穿越剧,魔改剧,能把老人家气坏了。
唐宋的流行是唐诗宋词,民国的流行是京剧,上世纪的流行是通俗歌曲,通俗小说,现在的流行是网络(网文网剧网络段子)。
如果评选这十年影响力巨大的文学作品,不知道会评选出什么奇怪的作品。或许传统小说也随着唐诗宋词,四大名著一起进入文学殿堂,供人瞻仰,变成深奥的阳春白雪。
江山代有人才出,说不好网络就会涌现出一大批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兼顾文学性和思想性的艺术作品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1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