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冬天,在天津人民体育馆举办了马三立从艺八十周年的告别演出,杨少华、杨议父子有幸作为助演嘉宾参与了这场相声界的盛会。当时,年近古稀的杨少华站在台上说的第一句话是:“马三立先生,我拿他当我亲爸爸一样。”可能有些人听完会发出揶揄的笑声,但更多熟悉杨少华的都会因为这句肺腑之言而为之动容。在杨少华生活困难的时候,是马三爷力排众议将他的名字写进《相声师承关系谱》,并列于郭荣起先生门下。在杨少华年过半百还默默无闻时,是马三爷提携晚辈让他为自己捧哏。关于二十多年前的那次合作至今还时常被人提起,每每提到此事,都会给杨少华贴上“站着听相声”的标签。不过却很少有人认真思考过,当时杨少华的表演技艺果真那么不堪吗?这次“赏饭”的临时搭档,发生在80年初北京的一场曲艺专场演出上。当天的演出照例是马三立攒底,不过给他捧哏的却不是王凤山先生,而是换成了杨少华。让杨少华临时给自己捧哏,并不是心血来潮。其实马三爷早有提携提一下他的想法,因为知道他家里孩子多,生活条件困难,希望能通过这次临时合作让他响蔓,无形中也算是对他的一种帮助。故而在演出前,马三立特意找到了演出的负责领导,告知希望今天让杨少华来捧一回。但杨少华听到这个消息却丝毫没有心理准备,加上在后台侯宝林等人对他的一番叮嘱,“上了台少说话,卖的不是你”,上台后才有了这段近乎于单口的《开粥厂》。与马三立唯一合作的这版《开粥厂》,杨少华确实没什么台词,除了给逗哏演员必要的垫砖递腿外,几乎连“嗯、哎、这、是”的话佐料都不敢多接。可以说当时的他是诚惶诚恐地站在桌子里面给马三爷做陪衬。在当年的这场演出上,马三立正活使完《开粥厂》之后,返场还使了个相声小段《练气功》。在使返场活时,由始至终杨少华几乎一言未发,屏气凝神地看马三爷使完这段“单口”。回到后台,杨少华如释重负,而马老才说出了那句:“宝贝儿,你给我站过这一次就算有饭了。”在这次临时合作之前,杨少华也从艺数十年,难道捧哏捧了大半辈子就只能落个“台上听相声”吗?平心而论被贴上这样的标签的确有点冤枉。原因有几点:其一,马家的表演风格向来是使一头沉的活,本身捧哏的词就不多。王凤山晚年时也给马三爷捧过这段,通过对比不难发现,台词同样寥寥无几。其二,上台前各位名家大蔓的这番叮嘱,让本来就心里没底的杨少华更不敢在台上造次,他也怕自己言多语失。其三,杨少华自知水平一般,论能耐根本不配给人家捧哏。马老找他捧哏是为了给他抬蔓的,真要给搅和了,伤的可是马三立大师的蔓儿。至于为什么返场的《练气功》最后使出了单口的效果,或许主要还是杨少华根本没有这块活。这段是马三爷亲自创作的,在此之前也从未跟他合作过。客观来说,成名之前的杨少华,捧哏水平在同辈分的相声艺人里实属一般。但他贵在有自知之明,敢于正视自己的艺术水平。虽说杨少华后来是因为赵伟洲创作的《枯木逢春》一夜走红,但在此之前,他蔫哏的表演风格早已形成多年。没有这几十年的舞台阅历和艺术积淀,即便遇到了好的作品,遇到了好的搭档,也很有今天的成就。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9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