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相声 >> 相声优势 >> 正文 >> 正文

南北两场相声大会,主流相声界在创新

来源:相声 时间:2024/1/20

前段时间的两场相声演出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一场是主流相声界在深圳举办的“非遗相声大会”,另一场是德云社天津的“情人节专场”。因为两者的演出时间相近,再加上演出双方的一些过往恩怨,让这两场一南一北的相声大会频频登上热搜。

尽管地隔南北,但这两场相声大会还是有不少对比之下很有意思的点。“非遗相声大会”一共是四场演出,德云社的“情人节专场”起初是连续三天的三场演出,但又在演出前不久加开了一场由郭麒麟和郭德纲攒底的演出,同样也成了四场演出。

德云社的相声专场在网上公开售票,只不过买票就需要一定的手速了,不然可能点进去就没了。而“非遗相声大会”并没有公开购票渠道,而是通过视频平台进行直播,这样的方式或许也是为了相声艺术的完整性,因为就像李金斗先生说的那样没有了观众搭下茬。

说到李金斗先生,在这次的“非遗相声大会”上他和王文林说了一段相声《红灯记》。在这段相声中,李金斗还唱了一段太平歌词《白蛇传》。好巧不巧的是在德云社的专场演出中,郭德纲也唱了一段《白蛇传》。唱同一段作品,难免会将两者进行对比。作为外行不好去评价谁好谁坏,而且之前也听说太平歌词最初的唱腔确实不太入耳,再加上李金斗先生今年已经七十六岁高龄。不过单纯作为一名糊涂观众来说,还是听郭德纲唱得更舒服一些。

除了这几个被网友们热议的点之外,个人觉得这两场演出对比最鲜明的就是作品。如果各用一个字来形容的话,非遗相声大会的作品就是“新”,德云社相声专场的作品就是“旧”。

非遗相声大会的二三十段相声中,几乎全都是观众之前没听过、没看过的新作品,而且很多作品只看名字就能看出来是近期创作的新作品,比如《助你网红》、《我要非遗》等。反观德云社的几场演出,几乎都是老作品,而且还是由前辈创作的那些传承了几十年甚至更久的老作品。这么看下来,主流相声界在创新这方面还是走在前面的。

只不过相声这种艺术形式不光是要看创新的,不能说创新的作品就一定是好作品,而那些能一直传承几十年的作品肯定有其精妙之处。而且相声作品是需要时间和现场表演去打磨的,在房间里闷头创作、自我感觉包袱良好,如果观众听了没什么反馈,那作品还是有待商榷的。

另一方面就是相声其独特的表演形式,作品本身占一方面,演出者在舞台上的表演也占一方面,甚至演员的表演要比作品本身更重上几分。说到底,相声本身就是艺人通过作品和观众交流的一种方式,作品只是一种桥梁、工具,最终目的是要娱乐观众,而不是通过作品来让自己一个人陶醉其中。

在舞台表演这方面,不敢说德云社的演员都比主流相声界的演员都强,但是德云社的演员都是常年在剧场中摸爬滚打出来的,都积累了许多的舞台表演经验,这些经验或许比创作能力要更重要一些。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喜欢听相声的观众,自己都能把一段先生作品的台词背熟,却还是喜欢听艺人说的相声。好比歌手一样,能成为一个原创歌手固然是更加优秀,但作为歌手首先是要有唱功。不然,能够作词作曲却没有一点唱功、跑掉走音,那也只能称之为词曲作者,而不能称之为歌手啊。

说到创新,德云社也并非没有创新。在作品创作方面不像主流相声界那样能够一下涌现出很多新作,但在表演方式上在进行更新,就像王朔评价郭德纲所说的那样“老活新说”。听德云社相声时间久的观众,不管是在现场看也好,还是通过音频、视频听得也好,都能听得出来,这些年来德云社剧场的观众是有所变化的。早些年德云社刚刚火起来那会儿,德云社的观众多是成年人,而这些年德云社的观众更加年轻化,尤其是年轻的小姑娘越来越多,甚至小剧场里很多都是年轻小姑娘。根据观众的变化,德云社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方式也在进行调整和创新,以此来适应现在的观众。

其实作为一名观众,更愿意看到的是主流相声界的“新”和德云社的“新”相结合一些,两者能够相互学习交流,不仅有新的相声作品,还能搭配上让观众舒服的表演方式。沙特和伊朗都已经和解了,还有什么事不能化解的矛盾和隔阂呢,也许围观网友喜欢的是吃瓜,可身为相声爱好者,还是喜欢优秀的相声艺人表演优秀的相声作品。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7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