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知道王声老师是通过东东枪的微博,枪总说青年相声演员王声长得像老年林语堂。那时,他和苗阜老师还没有上北京春晚说《满腹经纶》,大部分人还不知道他。年和王声老师认识,这些年平时偶尔聊上几句。
这轮访谈我提出采访他和苗阜老师,他说主要是苗老师比较忙不好“逮”。经过一段时间等待、确认,最终我专程飞到西安就在青曲社剧场采访了他们,上午苗阜老师,下午王声老师。
印象里中文系毕业的王声老师总是文质彬彬,平时爱看书,相声表演也带有很明显的文气。不过当天上午苗阜老师就说,其实王声是个坏脾气,到下午王声老师也说自己是有名的酸脸,台上那些人哪个他都骂过。
下午在西安鼓楼旁的青曲社剧场见到王声老师的时候,他正坐在下面看年轻演员们排练新作品,运动衫,手拿折扇。演员演完他走上前去,和众人交代哪里不对。
随后两个小时的访谈时间里,王声老师轻松中带着严肃,尤其说到相声抄袭问题时慷慨陈词,说出自己早已考虑成熟的想法。访谈中他的措词是有些特别的,时不时显出中文系的底子,提到罗素说的话,鲁迅说的话,这在我采访的这些演员中是绝无仅有的。
到最后在我本子上写留言的环节,王声老师拿起笔说自己的字可不好看,另外还得琢磨琢磨最近见到的有意思的话。这时候我问他,你们《这不是我的》里您那句“那我也不必骄傲啊”是怎么来的?王老师小眼睛一眯:哎,就写这句。
王声接受采访中。张望志拍摄
王声访谈录
王声:年生,陕西铜川人。6岁获得陕西省“秦都杯”少儿幽默大赛一等奖。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年跟随郑文喜学习相声表演,后拜郑文喜为师。年和搭档苗阜创办陕西青年曲艺社,常年坚持在小剧场演出,陕西青年曲艺社后改名青曲社。年,和苗阜在北京春晚表演相声《满腹经纶》,年两人在央视春晚表演相声《这不是我的》。代表作品包括,《满腹经纶》、《杯酒人生》、《礼仪漫谈》、《这不是我的》、《大话方言》等。
采访时间:年4月26日
王声接受采访中。张望志拍摄
“越多高学历进入相声行业越好,这是事实”
问:这是你们青曲社的相声园子,您说书是在哪个地方?
王声:从这儿往那边过俩街口,那儿还有一个青曲社园子,不大点儿一个场子,观众五六十人。
问:是每周说书?
王声:每天都有,我每周说两天。
王声表演评书
问:您说书是从小喜欢。
王声:对。我说相声是爱好。
问:现在肯定不是爱好了,是专业演员。苗阜老师说,年大年初一的晚上北京卫视春晚一播完,微博转发量激增,您是不是也从那一刻感觉出来,从此不一样了?
王声:这个……
问:或者这么说,如果没有这一幕,你们就在陕西一直说,是不是也觉得可以了?
王声:年刚有知名度的时候,大家刚知道西安有这么一个团体,有人这样说相声。我没有您说的那种马上就能怎么样的心态,现在想想当时就是兴奋,对于演员来说那种刺激是不一样的。谁还没点儿自负呢?我说了这么些年相声,我这些东西还是可以。
年,苗阜、王声表演相声。杨明拍摄
问:苗阜老师说到你们其实在《歪批山海经》之外的作品上也下了很大功夫,但没想到最后因为这个作品火了,这说明演员被大部分人认识有时候有一定的偶然性。
王声:演员被广大观众熟知,在社会上拥有知名度,是一个命运的具体体现。这说得悬了一点儿,不过真是无形的手不知道怎么拨弄了一下。当然当年那些努力还是基础,但这只手什么时候把谁拎出来,谁心里都没准儿。不可能有人算好我今天到哪步,明天到哪步,后天到哪步,哪天我就红了。
问:但您小时候就红啊。
王声:咳。
问:其实您小时候那次获奖并不是表演相声,而是说笑话讲故事对吗?
王声:我们陕西有一位艺术家叫石国庆,就是王木犊,我们小时候他是最火的,磁带最多。所以我就学他,叫独角戏。我最早在大家面前一是讲故事,再一个就是学王木犊。
王木犊,陕西独角戏和喜剧演员
问:拿金奖那是一个全省的比赛对吧?
王声:秦都杯陕西省少儿幽默大赛。那次仿学的就是王木犊,那时候陕西大批孩子学他。他那种形式比谐剧少一点儿道具,比单口相声和评书跳入跳出和复杂程度要弱一点儿,故事形式和人物区分没有那么复杂。
问:不是“故事大王”,因为那会儿还是有很多讲故事比赛的。
王声:方言的成分大,用方言区分人物。
问:那时候您对相声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2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