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的一部相声记录片《笑》中,众多相声大师的精彩表演被收录其中。在这部记录片中,天津籍的相声演员占据了主导地位。
然而,其中的一位“怪物”因其一句独特的表演,瞬间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轰动。
魏文亮在《要条件》中的经典台词“不买西马,甭打算订婚!”让他成为了相声界模仿天津女青年和小媳妇的第一人。
他的模仿如此逼真,连他的姐姐都赞叹不已。魏先生的“哏儿”实在太多了,让我们一个一个地聊起来。
1.出生于年的魏文亮,成长在一个曲艺世家。父亲弹弦子,母亲唱鸳鸯调,姐姐魏文华从小就登台表演。
7岁时,魏文亮和姐姐一起拜东北相声艺人张文斌为师学习相声。魏文亮7岁首次登台时,脑门只比桌子高一点点,他踩着板凳和师父一起表演了《报菜名》,这对于一个小孩来说是很少见的。
他的声音很脆,个头小脑袋显得大,再加上他灵活的五官,他在锦州当地被称为“小怪物”。2.魏文亮年出生于一个曲艺世家,父亲弹弦子,母亲唱鸳鸯调。
他的姐姐魏文华比他大三岁,从四岁起就开始登台唱曲子。魏文亮在七岁时和姐姐一起拜东北相声艺人张文斌为师学习相声。
魏文亮首次登台表演时,才7岁,脑门只比桌子高一点点,他踩着板凳和师父一起表演了《报菜名》,这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是很少见的。
魏文亮的声音很脆,个头小脑袋显得大,再加上他灵活的五官,他在锦州当地被称为“小怪物”。
魏文亮的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曾经的师父张文斌在他们回天津的途中病故。然而,命运的安排使得魏文亮和姐姐在一次演出中被武魁海看中,武魁海虽然发誓永不收徒,但还是专程登门抢收他们为徒。
魏文亮甚至亲自让武魁海表演一段,以便评估他是否具备成为自己师父的资格。最终,经过张寿臣、李寿增、赵佩茹、阎笑儒等一干大腕的见证,魏文亮和魏文华姐弟俩成功拜武魁海为师。
原来,魏文亮这次拜师也有点不划算。他的前任师父张文斌师承冯振声,冯是德字辈艺人,张文斌是寿字辈的。本来,魏文亮有机会成为宝字辈的,但是现在拜师给了武魁海,变成了文字辈的艺人。
“哪有听相声不给钱的!”尽管这些典故的可信度还有待确认,但至少我们可以说,魏文亮确实是一个说相声的。
三、魏文亮的相声特点是什么?一家子柳活儿的答案是:一个使相,一个柳活儿。魏文亮的嗓音天赐良缘,不论是京剧、小曲儿还是越剧,都能拿得下放得下。
以他的拿手好戏《闹公堂》为例,这是一部深受武魁海真传的作品,由武魁海整理,后被常宝堃捧红,之后除武魁海外,很少有人能超越。
魏文亮的表现不逊于他的师父和小蘑菇,他巧妙地将山东快书、河南坠子、京东大鼓以及拉洋片、卖药糖的吆喝声,融入到这个段子中,展示了他惊人的艺术天赋和创造力。
魏文亮他们一家在柳活儿上都有出色的表现,其中魏文亮的姐姐大鼓唱得连骆玉笙都赞赏不已,后来还拜关学曾为师学习琴书。
他姐姐的丈夫更是厉害,不仅擅长中国的传统柳活儿,还能学外国洋柳儿。如果评选中国相声演员前十个柳活儿好的,他们家能占仨,再加上魏文亮的师父能占四个,他们家就能占据五个名额。
虽然魏文亮的柳活儿没有他姐姐的丈夫那么出色,但他还有一项独特的技能,那就是跳舞。
魏文亮有着出色的外貌,并通过自由恋爱找到了美丽的妻子刘婉华,她是一名河北省歌舞剧团的舞蹈演员,气质出众。
尽管女方家人反对她嫁给一位相声演员,但最终他们在解放后结为连理。这也解释了魏文亮为何会多一项跳舞的技能。
看到两人的青涩合影,我们只能感到羡慕。魏文亮有两个儿子,但他们并没有选择继承父亲的事业,而是去了澳洲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
为此,魏文亮和老伴儿不得不来回奔波在寒冷和炎热的季节之间。
魏文亮的艺术成就源于他的众多代表作,其中包括传统相声《武坠子》、《闹公堂》、《反七口》、《树没叶》、《黄鹤楼》、《汾河湾》、《揭瓦》等,以及现代相声《要条件》、《百花盛开》、《爱与美》、《二重唱》、《评剧新貌》、《两种态度》、《爱情之歌》等。
魏先生的相声以创新和新潮为特点,既有大俗又有大雅。他的风格独特,既有老演员的韵味,又有新演员的时尚感。
最近,他在央视相声大赛上点评公式相声夫妻,用四两拨千斤的方式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让人家无法反驳,也无法进行争执。
这正是他高超的技艺所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9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