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幽默。
一帮朋友出去吃饭,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天津人在场,那其他人可能只有听的份了。毕竟,谁也没有天津人说话有意思,免费相声,有谁不爱听?
这位“天拖保全儿”可是天津卫风云人物
钓鱼必须得吃仨糖饼的二他爸爸
不光民间,专业圈子也是如此。别看这些年德云社带动了不少外地人学说相声,但如果非得评选一个地区获得“相声界半壁江山”的称号,那只可能是天津,没有第二个选项。
而打有相声那天起,成名成腕的相声艺人里,天津籍的更是数不胜数。
马三立与赵佩茹?
老一代的,有马三立、杨少华、苏文茂、刘文亨、高英培、范振玉、王文玉、王凤山、黄铁良、尹笑声、魏文亮、黄族民……中间一代的,除了挑头的郭德纲,还有赵伟洲、冯巩、刘伟、刘亚津、高峰……(以下省略人)
再者,这几年参加相声选秀节目的年轻一代更能说明问题,比如著名的《相声有新人》,天津稳坐选手籍贯排名的第一位置,甚至连张国立、郭德纲两个导师都是天津人。
李博士也是天津人
天津之所以有这么多成功的相声演员,没别的,就是因为天津人对相声的热情实在太高了。
小时候,不论是胡同里,还是马路边,亦或是哪个小饭馆、理发店,你总能看到有人拎个半导体听相声,交通广播的《笑一笑十年少》,多少天津人每天准时收听,听完首播还得听重播,几十年如一日,乐此不疲。
知道《夜航班》结束后有相声的,都是骨灰级相声迷
所以在天津这个地方,说相声根本算不上什么特长,是个人,生下来就是听着相声长大的,听相声也是天津人最重要的精神需求之一。
那问题来了,同样是俩肩膀一个脑袋,为嘛天津人在相声方面就会如此优秀呢?
赵津生
天津人的特殊口音
天津人特别擅长相声,最容易想到的原因就是天津方言。
从群体特点上看,方言直接影响相声天赋。
天津话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幽默感十足。天津人一开口,不需要费力就能让你感觉到好笑,这是所有优秀相声演员必备的。
首先,天津话的语言习惯是基础,天津话讲究干脆利索,铿锵有力,用最短的语句就可以描述清楚复杂的事物,这种特征的本质,实际上是天津方言本身自带的一种灵性。
一些相声演员说相声时啰里啰嗦,嘴里跟含着袜子似的,说台词像领导做报告一样呆滞木讷,就是因为他们缺少这种语言上的灵性。
某些相声演员,说哪段都跟开会一样,《开会迷》
所以说,很多相声演员就是棒槌,他们根本领会不到句和句之间的联系和逻辑,也就反映不出抑扬顿挫来,相声说的自然也就烂。他们能火,纯粹是命好。
再者就是,天津民间方言中俏皮话、俗语很多,说的时间长了,词汇库就能达到了一定的丰富程度,现挂也能信手拈来。
相比较而言,一些地方的方言文化就十分单一了,尤其南方城市,即便有民间俗语,也是怎么省事什么来,不会从特有的角度,以幽默类比的方式来表达某个意思。而且一些南方话说出来轻声细语,站在舞台上也抓不住观众的耳音。
那么,方言差异是如何造成的呢?这就要说到因地理条件不同而引起的生活方式的差异了。
天津虽然是座移民城市,天津话的根源也在安徽,但天津自古以来就以码头文化为生活基础,一直到今天,天津的发展也离不开水运和海运。
那想象一个场景,一群工人,在嘈杂的码头、港口上,怎么交流才能彼此听清楚呢?
当然要靠铿锵有力的声音、简单易懂的语言了,和声细语,啰里啰嗦,根本没办法在这种环境下生存。
包容的文化
文化礼法是社会发展的象征,但也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人的天性。
全国没人不认识郭德纲,在相声舞台上,郭德纲虽然不说天津话,而是说普通话,但自带的天津人式唠嗑体质仍没有被掩盖,甚至可以说是傲视群雄。
不论是单口还是对口,他总能像朋友聊天一样娓娓道来,故事讲的行云流水,十分舒展,而这也是长久以来,天津市井街头聊天时的普遍特点。
而天津人这种接地气的性格特点,仍旧离不开与众不同的地域文化。
众所周知,中原地区长期受儒家思想影响,从小就遵守孔孟之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不管是不是文化人,都惦记装出文化人的样。
他们口中没有艺人这两个字,唱歌、唱戏、说相声的……统统都是戏子,而戏子这种职业,不在家侍奉父母,却“女要抛头露面,男要男扮女装”,严重违背伦理纲常。
在台上穿孝,“戏子“的钱也不好赚
而北方自古尚武,完全没有这种礼法规矩的约束,加之天津自古就以市井文化为主,这种吃开口饭的职业,也更容易受到普通百姓的推崇和喜爱。
这就好理解了,为什么天津人比其他地区的人更加自来熟,走到哪都很容易融入到对方的话题和生活中,以至于靠嘴活着的相声演员,能在天津活的这么舒服。
经济
虽然早年天津地处九河下稍,巨贾富商遍地都有,但是穷老百姓更是不计其数,但有一点,天津这地方商业发达,不缺糊口的营生,码头扛大个的工作有的是。好像这情况到今天也没怎么变。
但是,如果肩不能扛,手不能提,扛不动大个的人,该干点嘛挣钱呢?做生意,没本钱,抢当铺,没胆子,所以干点低投入的糊口本事,成了很多穷人的唯一出路,相声正巧符合这个特点。
郭德纲有个观点,他说:说相声这件事,门槛很低,一块手绢,一把扇子,带着张嘴就能说,但想说好了不容易。
相声的门槛确实低,画画得买画板、画笔,学音乐得买钢琴、电子琴,唯独说相声,零成本。
而近代天津除了富商巨贾,更有军阀、政客这些有头有脸的人物,有资本和时间去追求丰富的业余生活,这也催生了更多人在天津从事相声行业。
自建国以来,天津经济快速发展,相声也不再仅仅糊口的手段,更成为了天津人由内心认同的一种健康的业余爱好。加之天津作为曲艺之乡,又特别重视文化建设,氛围好,学相声的人也就更多了。
北方曲校
别说过去学相声不要钱,哪怕今天要掏个三万五万的拜师学艺,天津当爹的估计也都不会拦着。
“爸,我想叩XX当师傅,您拿两万块钱拜师费行吗?”
“拿五万!嘛钱不钱的,乐呵乐呵得了!”
现在回头看,你一定明白了,“天津人为什么擅长说相声”这个问题。
方言是外在基础,文化是内在性格,历史是祖辈传统,经济是促成原因。
除此之外,可能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天津人的乐观。
图源
HonyandJoy为嘛相声源于北京,却兴于天津?
就是因为相声的乐观属性,契合了每一个天津的性格,不管你高低贵贱。
对于天津人而言,与其说他们都“会”说相声,倒不如说相声这门艺术,是老天专门为天津人定制的礼物。
内容由天津人(tianjinrn88)综合整理,其他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