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春晚,你看了吗?
今年我也没怎么看。但出于职业习惯,多年来,我都会找时间把当年央视春晚的相声小品类节目集中观摩一遍。忘了从哪一年开始,发现北京卫视的语言类节目创意很不错,便一并养成了观摩的习惯。前些天,在看北京卫视春晚的后半段时,我居然心态渐渐崩了——
我发现自己是在极其认真地做一件略显愚蠢的事。
不过,为了有始有终,我还是全部看完,并且做下笔记。为了节省大家的时间,我先把自己的心得写在这里,以此和同好探讨。
A在的范畴里,央视春晚依旧是把晚会艺术的最高水准拿捏得死死的。不是吹也不是黑。近些年笔者参与的晚会制作渐多,结合自身体会再来看春晚,感受自是不同。
B北京卫视春晚依旧是正大光明地在语言类节目里加广告,有时候就是明摆着告诉你:我接下来是广告啦!不过很多段落创意很巧妙,演员表演也可爱,反倒成了一大特色,这也是我中意北京卫视春晚的一条理由。今年的相声小品节目,除少数作品外,绝大多数分别由和两家编剧。这种相对集中的创作模式与央视的层层筛选模式截然不同,优点在于能服务于晚会整体的谋篇布局和内容输出。如果发挥得好,不失为一种极佳的思路。
C突然发现一个规律——今年春晚舞台上的小品,如果情感主题往亲情上靠,往往收效甚佳;可如果往爱情上靠,可就不一定了。以往春晚上爱情主题的小品有很多佳作,但是今年的小品,明显逊色于。
想来确也如此:万家团圆的春节,亲情是铁打的主题,也是国民共同的情愫;亲情又是最容易击中人内心柔软处的情感。电影《你好,李焕英》的成功也正在于这温柔的一击。这是爱情主题不具备的。爱情的背后牵扯着种种千丝万缕,往往因为立场的不同和代沟的相阻,观念难于同一。一些作品中,强行输出的爱情观念,爹味十足;实难皆大欢喜,反而易招厌烦。
其实,年轻人抗拒的并非是传统节日或春节联欢晚会,而是在抗拒那股子“爹味儿”。
D对于影视明星乃至于流量明星演小品的事……现在有这么个观点:“过去是演小品的人,火了;现在是但凡人火了,就能演小品”,言下之意是极不认可。其实此事不能一刀切。今年秦海璐、贾乃亮、黄子韬、迪丽热巴、张雨绮等都有出演小品,且有上佳表现。依我看来,厚古薄今,厚此薄彼,实无必要。
E北京卫视春晚今年有北京人艺的主旋律话剧片段。众所周知,小品是从话剧小品中发展来的。而由于大量曲艺演员的参与,现在通常的小品已经曲艺化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北京人艺的这个作品,自会咂摸出曲艺小品与话剧之间的微妙不同。
F我一直觉得好的剧情应该相对集中,而且结构应该是一个“环状”。当然线性的结构也有佳作,不断有新的人物“闯入”,也不失为一种手法。但稍有不慎,“闯入”变成“乱入”,就成了“一锅粥”了。对比北京卫视的北京人艺话剧《社区居委会》和央视的小品《每逢佳节被催婚》与《开往春天的幸福》都有的设计,但是设计的巧妙程度还是有分别的。关键在于人物行动的动机是否恰当。如果感觉人物行动有点为了剧情硬塞进来的,那就难免有“乱入”之感了。
好啦~~下面就是我的观摩笔记~~有兴趣的盆友可以翻翻咯
年央视春晚——
1岳云鹏孙越相声《年三十的歌》:很好地完成了一次主题输出和气氛营造;演员和现场“气氛组”都功不可没。想来,这个节目原本就在整台晚会中承担了气氛组的功能。要说以唱为主的相声并不新鲜。但我觉得岳云鹏的优点在于:不端着。没有标榜高大上,没有卖弄唱功,舞台形象如邻家兄弟般舒服可亲,所以普通百姓喜闻乐见。哪怕偶有飘音走板,反倒是他的好处。
2张小斐贾玲许君聪等小品《一波三折》:很好的表现了老人家的真实心态。剧情巧设误会,矛盾集中是它的好处。但结尾略显仓促,也是晚会作品的功能性所限。3小品《阳台》:武汉抗疫的主题,切入的点够小,展现的面够大,各行各业,各种人物,各个角度,各具典型意义。家人亲情,家国情怀,自然而动人。剧情结局随着大时代背景的时间线自然发生,笑料与煽情点自然发生,为今年小品节目之上品!4小品《大扫除》王迅、孙涛、秦海璐:贡献了我个人最喜欢的台词金句:不在乎第一个鼓掌,一定要最后一个停。且孙涛、王迅演这种小人物,简直绝妙。黄子韬表演的角色很有职场年轻人的身份感,戏份不多却不坏菜,是很好的点缀。前后对照的剧情结构,经典而实用。这个小品的结尾是最好的。上品!5相声《如此家长》金霏陈曦:最具有完整的常规相声结构的段子,节奏快,信息量大。金菲演小朋友神色表情是一绝,被逼无奈的样子真是传神。遗憾的是二位面相稍显年轻,表现起学生家长来略有点出戏。当中陈曦一度因为太过激动,耳麦滑动,他用手轻轻一带就回来了,声音丝毫没有影响。应变真好。6小品《开往春天的幸福》贾冰、倪妮、包贝尔等:包贝尔身上有郭冬临的影子。倪妮的气质与小品还是不太搭,显得洋气。同是女明星,张雨绮的喜剧感更好。7小品《每逢佳节被催婚》张凯丽、张国强、万茜等:婚恋主题,三“婿”登门,热闹好玩。但单身人士和肥胖人士或许会略感被歧视和讽刺。个人想法:任嘉伦问那句你愿意嫁给我吗的时候,如果张凯丽那个花痴丈母娘忍不住答应一句“我愿意”,说不定也是个“包袱”。8相声《叫卖》李寅飞叶蓬:最有传统相声韵味的一段,传统与时代相结合。叶蓬嗓子横竖没挡,李寅飞兄嗓音见长,背后定有苦功,致敬。9小品《喜从天降》应当算作剧情魔术,而非小品。北京卫视春晚——1相声《暖阳下》冯巩等:经典重现。包袱与台词如“一句没唱上去”“西门大官人”“为了房——特善良”的“聋子打岔”的包袱变种等,还是经典配方,还是那个味儿。这一节目也是晚会第一个语言类节目,依旧是气氛组的功能,开场唱唱,热热闹闹。缺陷是两处煽情有点硬插……其中——单身老爸没结婚,子女没资格结婚的价值观有点爹味过浓……2小品《做生活的甲方》贾冰、贾乃亮等:相比央视的小品,这个更有贾冰的发挥空间。经典的身份互换型的戏剧结构。贾乃亮发挥亮眼。通过一件毛衣推动煽情点的发生,很巧妙。3小品《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为了尹正是否出门的问题,灶王爷、门神各有立场,乱入现代小青年生活。荒诞里带欢喜,多重反转。就是结尾突兀,没尾巴。可能也是晚会作品的问题吧。4小品《以家之名》:一家兄妹三个,过年为了分财产,重现小时候过年的情景……层层递进,最后打开密码箱,是母亲过去攒下的红包和一封信:“你们一辈子都是最亲的人”,一家人最后重拾亲情。这也是十二生肖编剧工作室的编剧作品,和其它几个作品都是统一的无厘头风格,个人觉得很好。5小品《一路上有你》:老板的专职司机开老板的车,接顺风车单,又被老板叫回,又遇媳妇,多重误会,又有多重巧合。笑点密集且顺溜。喜剧结构佳。6小品《苹果熟了的时候》:宋小宝为首的乡土网红和迪丽热巴PK直播卖货,土洋结合,反差强烈。宋小宝表现的小人物特有的嘴硬好面子,诙谐可乐。整个节目热闹有趣,最后也是一个很欢喜和正能量的结局。7小品《黎明之前有“京喜”》:虽是疫情主题,但疫情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话题背景。小品题目就是一句广告。主要包袱和情节靠外插花的课业内容以及不同角色的闯入;从家长听说孩子要开学了欢呼雀跃,到孩子说“再不陪我,我就长大了”,转变和结尾升华的棱角肉眼可见的……结尾依旧是广告。8北京人艺话剧《社区居委会》片段:表现社区隔离第一天小区门口众生相。社区干部、志愿者、保安、居民、外卖小哥、警察等各个人物,个性鲜明,没有台词的群众角色都是认真表演,调度讲究。所有人都是戴着口罩演出,台词、表演、情绪等等清清楚楚。值得学习的表演范本。9小品《新春第一单》几个明朝的客商、镖师、掌柜,因为两个商人要抢买一家客栈而集中在一起。最后一句“和气生财”而和解,开始畅享自己百年后的各自职业。薇雅直接带货,印小天开始直接植入广告……呵呵……王祖洪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