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相声 >> 相声前景 >> 正文 >> 正文

全国青联委员谐剧传承人吴丹做好谐剧传承

来源:相声 时间:2024/5/30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好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本文转自:中华儿女专题·传承文化根脉书写璀璨华章作者

《中华儿女》记者王海珍编辑

王碧清吴丹是个漂亮的女孩子,见过她的人总会这样说。吴丹是一个豪爽仗义善良的女孩子,熟悉她的人会这样说。吴丹很纯粹,有使命感,她总想为宣传谐剧,传承和发扬谐剧去做一些什么。她的老师张廷玉这样说。出生于年的全国青联委员吴丹,年又一次迎来开门红。虎年春晚,她搭档演员贾冰团队带来的小品《温暖的雪》《诈诈呼呼》和《职场真情》,分别登上北京卫视、江苏卫视和东方卫视。此前一年,她的小品也登录各大卫视,很多人因此记住了这个眼神灵动、清丽可人的女孩子。除了出演小品,她偶尔也去主持大型晚会,在影视剧中客串一些角色。吴丹(右一)参加年江苏卫视春晚小品《诈诈呼呼》面容姣好,又有舞台表演功底的吴丹在外人看来,身上的标签很多——平面模特、主持人、演员等,但她内心深处,最认同的身份是谐剧传承人。“谐剧是我生命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谐剧是一个年轻的艺术品类,是一种介于曲艺与戏剧之间的艺术样式,由王永梭先生在年试验并开创。一个曲艺开山立派越晚越不易,中国戏剧曲艺门类繁多,如果能在已有戏剧曲艺行当里成个角都非常厉害,若还想新创、另立山头,难上加难。但王永梭先生做到了。年冬天,在四川省合江县各界庆祝元旦联欢会上,王永梭自编自演《卖膏药》,大获成功,广受好评。那一年,王永梭还是一个刚刚24岁的国立艺专学生。著名剧作家曹禺在看完《卖膏药》作品后评价,王永梭的表演是白描,并对该剧给予高度评价,但这种表演样式,当时并没有具体命名。年,王永梭在自贡张爷庙演出后,将这种“一人独演,独演一人”新形式定为“谐剧”。他曾对谐剧有过生动描述:“谐剧的表演,是通过一个演员第一人称地扮演剧本中的一个人物,在规定的情景中,用具体的动作,生动的语言,活生生现身说法地展现出一段小故事。”这也是对谐剧表演形态的界定。谐剧从诞生之日起,距今还不到百年。谐剧演出时只有一名演员出场,通过与虚拟人物进行“对话”,使观众明确角色的规定情境和假设在场的其他人物,表达一定的故事情节。因运用以幽默、风趣见长的四川方言,寓庄于谐,故名“谐剧”。其语言朴素隽永、构思精巧、立意新奇、文学性较高,富有感染力。它从川渝起步,逐渐走向全国。上世纪八十年代,谐剧第二代弟子沈伐曾带着谐剧走上央视春晚,一个人独演十几分钟,获得观众极大喜爱。年,“谐剧之父”王永梭去世,谐剧开始渐渐式微,这个四川曲艺中最具代表性、最有影响力的曲种也逐渐走向低谷。“曾经一个个经典的谐剧或振奋人心、或针砭时弊、或诙谐逗趣、或惹人泪洒当场,充分彰显谐剧不俗的表现能力。”吴丹说起谐剧发展史,如数家珍,“谐剧的发扬之路虽然历经坎坷,但庆幸的是,如今依然有不少热爱这门艺术的演员们,默默耕耘,刻苦练习,不断推动这门艺术的发展”。凌琳、叮当、王磊、钟燕平、吴丹等作为第三代谐剧演员,在川渝地区也颇有名气,收获不少“忠实粉丝”。“现在,谐剧的传承、发展、壮大,需要我们第三代谐剧人继续努力。”吴丹说。吴丹年参演央视《金牌喜剧班》节目录制。《金牌喜剧班》由郭德纲、陈佩斯、英达担任喜剧导师,汇聚全国各类喜剧艺术。吴丹以为了解谐剧的人很少,但在《金牌喜剧班》舞台上,导师郭德纲得知她是来自成都的谐剧演员后,专门询问沈伐老师近况,还感叹王永梭先生当年多么了不起。那一刻,吴丹心里很温暖,谐剧曾经的辉煌,还有人记得。一次节目录制,评委徐帆在点评吴丹的表演时问道:“你的外形条件这么好,可以选择的演艺道路有很多,为什么钟情于一个比较小众的表演门类呢?”吴丹说:“我非常热爱谐剧,它是我生命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我愿意用我自己并不大的力量,去为它做一些什么。我觉得我做的这一切都是心甘情愿的,我愿意。”语毕,台下掌声雷动。吴丹总说:“电影、电视剧这些行业都不缺一个叫吴丹的人,但我总希望自己能为谐剧做些什么。”吴丹正在排练谐剧《苦蒿妹妹》“吴丹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做什么,只要有机会宣传谐剧,她总是会不遗余力。她总是说,哪怕只有一个听众记住‘谐剧’两个字,那也是收获。她对‘谐剧’的热爱是深入骨髓的。”吴丹的师傅、第二代谐剧人、王永梭先生培养的第一位专业谐剧女弟子张廷玉这样说,“作为第三代谐剧人,吴丹内心深处是有使命感的”。拜师张廷玉刻苦训练基本功吴丹祖籍辽宁丹东,父亲因为参加“三线”建设,来到天府之国成都工作。吴丹出生在成都,在成都长大,但她总是说,自己是辽宁人,因为在家都会和家人说东北话,东北人的性格烙印很深。也因为一直生活在成都,行事风格深受川人影响,自然而然地,她的性格中杂糅着东北人的豪爽和成都人的乐观。吴丹和谐剧结缘于年,那时,她已经25岁。在此之前,她是成都曲艺团一名演员。她从小喜欢文艺,爱唱爱跳,因为外形条件好,初中毕业就被招进成都艺术学校,18岁毕业,分配到成都市曲艺团(现更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研究院曲艺团),当了一名演员。18岁到25岁是吴丹事业一段迷茫期,“我们在艺术学校,学的门类比较杂,清音、扬琴等各种曲艺都需要学。毕业后进了曲艺团,会认真地完成团里的表演任务,唱清音的需要人,就去唱清音,扬琴表演需要人,就去表演扬琴。有时也会去弹琵琶、演小品,但具体精专哪一项,好像也说不准。”吴丹回忆着那几年的生活,有时也会自我怀疑,要不要转行做其他职业?但每次都会摇摇头,“虽然不是名角大腕,但每次演出完毕,听到台下的掌声,还是会觉得很开心。我很喜欢舞台,喜欢站在舞台上那一瞬间的专注和忘我,也喜欢表演结束后观众的掌声”。著名四川清音表演艺术家、曲艺团团长任平有一年和团里的演员们一一谈话,想了解演员们的未来规划。问及吴丹,吴丹想了想说:“我还是最喜欢表演。”任平记在了心里,年,任平带着吴丹前往张廷玉家里拜访。张廷玉是国家一级演员、首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表演奖获得者,曾担任曲艺团团长。那次随着团长任平去张廷玉家里拜访,是吴丹第一次去张廷玉家。“我退休很多年了,一直没有收过徒弟,所以听说她是来拜师,我心里想,我得要好好观察,看看有没有缘分。”张廷玉回忆吴丹第一次来家里的情景:“那天,她一直很安静地坐在一边,听着我和任平老师聊天,我第一印象是,这个姑娘挺漂亮的。我和任老师聊天,谈到现在谐剧发展的艰辛,也谈到想要把谐剧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不经意间,已经中午11点多了,到了午饭时间,我说,就在家里吃点饭好了,我给你们做点面吧。这时候吴丹说话了,她说,‘我最喜欢吃面了’。这是她来我家说的第一句话。”然后她们就一起吃面。张廷玉记得很清楚,吴丹说的第二句话是“张老师,我可不可以加点臊子?”听了这句话,张廷玉心里惊了一下。“为什么呢?我忽然想起来我和我的老师王永梭先生第一次见面的情景。当时,也是在王老师家吃饭,也是吃面,当时王老师要主动给我加臊子。这一次这个姑娘主动找我要臊子,我感觉和这个姑娘有些缘分,冥冥中仿佛有天意。但我当时什么也没说,还是和任平老师在聊天,也在暗暗观察她。”吴丹吃完一大碗面后,接着说:“我可不可以再吃一点?”任平心疼张老师,对吴丹说,“你不要把张老师累着了”。吴丹看任平碗里还有面,就问她,“你吃得下吗”?还未等任平答话,她已经把任平的半碗面扣进自己碗里,大口吃起来。张廷玉说:“一般人们会觉得漂亮女孩子会不会比较矜持呀,但她身上一点也没有那种感觉。”张廷玉仔细回味着吴丹第一天在她家的情景,“我觉得这孩子很单纯,很真实,不做作。我要教她的决心就这样暗自定了。”此后,吴丹就开启“泡”在张廷玉家的模式。“第一次到张老师家,觉得有些拘束,再去,就很随意了,后来就几乎天天去张老师家。如果说我妈妈给了我生命,教我做人要善良,那么我的师父就给了我艺术生命,让我有了在舞台上的自信,找到了人生价值所在。”很快,吴丹开始叫张廷玉“张妈妈”,再后来就直接称呼张廷玉“妈妈”,称呼张廷玉老伴儿“爹爹”。吴丹(右)和老师张廷玉吴丹谨记“张妈妈”教诲:“我不希望你在学习过程中有什么杂念,也不希望你学了一点点就到处炫耀。谐剧现在很少人演,收入和付出是不成正比的,但是不能因为别人不做我们就不做,总要有人做。我希望你能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演好谐剧,做好传承。”吴丹接触谐剧起步比较晚,一切从最基础学起,练习眼神的灵活性,可以盯着金鱼游泳几个小时,一个转身动作,可以练习几百遍。她还遵从张妈妈嘱咐,把王永梭先生的经典剧目一一练习,有的甚至练习数十遍,为的就是找到谐剧一个人表演、一个人撑起一台戏的感觉。出演谐剧的人是孤独的,在台上没有人可以演对手戏,所有台词和动作都需要独立完成,需要有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也需要有很强的想象力,“一人独演,独演一人”。演员必须全身心沉浸在一个角色里面,与其他人的沟通都需要通过虚拟动作和想象空间来完成。这种高难度表演,需要发挥演员极大创造力,也需要演员对角色有很好的理解。谐剧也不是单口相声,还要在舞台上完成和他人的交流和互动。“比如,你对面站着的如果是一个一米八几的人,那么你的眼神就要抬到位,平视自然不行。”吴丹说,这些都是谐剧基本功。为了让吴丹对人物有更深理解,张廷玉让她多读经典著作,“现在的年轻人,是伴随着网络长大,很难把心沉静下来,去读一本大部头的书,但是谐剧表演是要沉浸进去的,是要静下来的,所以,读书是很重要的一门功课”。阅读经典书目同时,吴丹也看了几乎所有关于谐剧的历史考据文章,随时看、随时和张妈妈交流,一起感叹谐剧曾经的辉煌与荣光。吴丹也了解到,与幽默剧、喜剧、滑稽剧不同,谐剧更偏向黑色幽默。吴丹介绍:“谐剧在有些人眼里,被认为是下里巴人的艺术,但事实并非如此。谐剧是根植于民间,取材于实实在在的老百姓生活,浓浓的生活气息中透出酸辣苦甜,表演不受地方和观众限制,既能登大雅之堂,也能在乡间野外施展魅力。这样的艺术形式在我看来,实际更具生命力和感染力。”日复一日与张妈妈沉浸在谐剧中,吴丹对谐剧的爱和理解越来越深刻。吴丹(右)和老师张廷玉“吴丹悟性很高,也很刻苦,没有演出任务时,她就来我家里,仔细磨练演技,台上一个瞬间情绪的表达,就需要台下千百次的揣摩。”张廷玉说,“她能坐得住,为了学习谐剧,放弃了很多其他机会,这是我一开始没有想到的,这也让我很欣慰”。张廷玉记得,有一次,吴丹正在和她说戏时,接到一个电话,是一个曾经合作过的人找她主持一台晚会,价格不菲。吴丹当即拒绝了,对别人说,“今天我要学习谐剧”。艺术追求精益求精年,吴丹首次公开演出谐剧《苦蒿妹妹》,引起广泛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7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