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相声 >> 相声前景 >> 正文 >> 正文

首届西安相声节回放47家曲艺团体14场演

来源:相声 时间:2023/11/26
为期七天的首届西安相声节于3月26日落幕。那么在这来自全国的47家曲艺团体的14场演出中,都有哪些大腕参加、演了哪些节目,业内业外又有哪些收获呢?北青-北京头条记者从主办方西安青曲社了解到,这次相声节大腕云集: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姜昆,陕西省文联党组书记吴丰宽出席了3月20日的开幕式;李增瑞、李金斗、李国盛、王文林等老艺术家均登台演出;相声节期间开通的曲艺爱好者投稿通道,更是成为曲艺研讨会的热点焦点。首届相声节为什么选在西安?姜昆回应“基础深厚”谈及为什么相声节会放在西安举办?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姜昆表示,这与西安的曲艺演出扎实,西安的观众基础深厚是分不开的。“20世纪80年代初,我在西安深入生活的时候,和当地的相声演员有了更多的接触,那时我收了周春晓、蒲克为徒弟进行相声传播……几年之后,西安曲艺团那时叫说唱团,到北京演出一炮打响,连演了一个月。”姜昆回忆起在西安的经历十分欣慰。近年来,以青曲社为代表的小剧场在西安起了很大的影响,一下子把相声艺术和生活之间拉得非常近,很多年轻人是从这时开始了解相声、喜欢相声,甚至最后从事相声。“这是改革开放的产物,也是文化艺术改革呈现的现象,我们西安是走在浪尖上的。这次相声节得到这么多院团的响应,说明西安相声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有多大,西安把相声这种旺盛的生命力体现出来了。”姜昆说。十四场演出来自何处?天南海北汇聚古城相声演出作为本次大会的主角,共有85个优秀作品参与演出。据介绍,演出节目包括优秀的传统节目和新近创作的优秀作品等,表演阵容既有李增瑞、李金斗、李国盛、王文林等声名卓著的老艺术家,也有王玥波、苗阜、王声、金霏、陈曦、郭阳、郭亮、陈印泉、李寅飞、窦晨光等中青年相声新锐。20日开幕当晚,西北大学苗阜曲艺创作与研究中心、内蒙古大盛魁相声茶馆、西安相声新势力、北京嘻哈包袱铺、西安青曲社、大同云海曲社的演员们为大家带来了《礼仪漫谈》《山东话》《快板杂谈》《科学科学》《我爱记台词》《隔辈亲》等相声节目。作为东道主,苗阜、王声以一段精彩的《对春联》压轴演出,现场观众开怀畅听,感受相声的魅力。第二天的演出同样精彩——青曲社大雁塔店和鼓楼店的晚间演出同时进行,相声,快板,评书,数来宝,山东快书,陕西快书等曲艺形式精彩纷呈。苗阜称,对于古城西安的观众来说,陕味相声听多了,在本届相声节,则可以换个口味,听到山西、北京、天津、广播说唱团等,天南海北各地的相声,还有南方的相声,感受不同风味的相声在西安熠熠生辉。开通投稿渠道收集素材,刘俊杰夸赞“大胆尝试”北青-北京头条记者了解到,在西安相声大会第三天召开的“加强语言类节目创作,提升小剧场作品质量”全国青年曲艺工作者联盟座谈会暨第三次理事会上,“尝试缩短曲艺爱好者和曲艺作品的距离,探索普通曲艺爱好者参与曲艺创作的可能性”成了重要讨论内容。不少与会者感叹,在曲艺形成之初,社会只有士农工商几个阶层,一副清明上河图可以画尽众生百态的。早年间的许多艺术创作者,可以通过自身生活阅历的积累,创作出服务于整个社会的作品。然而到如今,随着科技革命和新兴行业的不断产生,仅仅按照传统的艺术创作方式去反应社会现实,颇觉力有不逮。那么,可不可以鼓励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们分享自己的经历,提供生活素材,再由曲艺工作者进行艺术加工,创作出好的作品来回报社会呢?在3月24号青曲社大雁塔店举行的曲艺剧本研讨会上,各位专家演员各抒己见,深入地探讨了在当今“快餐文化”“碎片阅读”等新环境之下曲艺作品的创作方向,并对剧本创作“躬身入局”的概念达成一致。对于西安曲艺团尝试开通投稿通道,探索收集素材的想法,相声艺术家刘俊杰大为赞赏,认为正所谓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只要是有益于曲艺,有益于社会的想法都应该大胆尝试。他反复强调要重视素材来源,他说:“很多在工作岗位奋斗一生的人,都是生活的‘艺术家’,他们不仅对一个行业知之甚深,还对回忆和经历倾注着一生的感情,作为曲艺工作者要专注于作品,执恭敬之笔,多元反应社会现实,繁荣扩充艺术宝库。”图片/主办方提供文/北京青年报记者张恩杰编辑/乔颖[北京头条客户端]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6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