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相声 >> 相声前景 >> 正文 >> 正文

名人茶缘听赵保乐侃茶经

来源:相声 时间:2023/9/21
他是央视戏曲频道的主持人,著名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编剧,曾任央视《艺苑风景线》栏目制片人,央视综艺频道《与您相约》、国际频道《欢聚一堂》、《中国文艺》,戏曲频道《梨园擂台》等栏目制片人、策划人、主持人。先后获得德艺双馨电视金牌主持人、全国十佳制片人、亚洲微电影节最佳编剧奖等奖项和称号。并以文雅明快、风趣幽默的独特风格,深受观众喜爱。没想到,相声演员赵保乐侃起茶文化来滔滔不绝,他一边给记者沏茶,一边像表演“贯口”一样给记者介绍各种茶叶的产地、特点,说:“什么样的茶先放茶后放水?什么样的茶先放水后放茶?都有讲究。你们看,我给二位沏的是碧螺春,假如先放茶后放水,茶叶就被沏烂了,咱先放水后放茶,您二位看,茶叶就像雪花一样纷纷洒洒地往杯底儿飘落。而且沏碧螺春还得用玻璃杯,不然,杯子里的瑞雪纷飞您就欣赏不到了。”赵保乐与茶结缘说来话长。他从小受父母的影响,因为父母酷爱喝茶。当时,家里的日子挺难的,好茶喝不起,父母喝的都是“高末”。每天早起,父母先不干别的,第一件事就是沏一杯“高末”。常年喝茶的习惯给父母的身体健康带来了益处,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不少邻里因为采食野菜中毒,而赵保乐的父母却安然无恙,赵保乐说:“究其原因,是茶叶的功劳,因为本身具备利尿、解毒的功能。”父亲90岁离开的,母亲现在87岁,还是每天喝茶,身体很硬朗,没有“三高”。赵保乐是青岛人,打小喜欢文艺。在进入专业文艺团体之前,他当过售货员。当时,全国服务行业都在学习全国劳模、北京百货大楼售货员张秉贵,赵保乐也练就了卖糖果“一抓准儿”的本领。不过,最值得一提的,当属赵保乐的茶叶包装技艺了。小时候跟随父亲去茶叶店,他最爱看的就是售货员包装茶叶,一张纸、一根纸绳、一套麻利的动作,把个茶叶包打得有棱有角、严严实实,掉在地上都摔不开。自己当售货员了,有机会了,他每天勤学苦练打茶叶包,终于掌握了这门技艺。功夫不负有心人,以后,他参加青岛市商业系统举办的茶叶包装比赛,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赵保乐现在是名人了,相声名家、著名主持人,但这段经历他至今不忘,他说:“这件事给我的启发是,行行出状元,无论什么工作,都有自身的技术含量,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只要精益求精,就能把它干好。”20岁那年,赵保乐进入专业团体。父亲高兴之余,第一件事就是到商店给他买了一个搪瓷缸子。当时尽管走南闯北的演出,但演员的行囊都很简单,就是一个洗脸盆、一个搪瓷缸子。父亲送的搪瓷缸子,赵保乐主要是用来喝茶,演出休息的时候下来喝口茶,甭提多解渴了。同时他觉得,虽然是个再也普通不过的搪瓷缸子,但它寄托着父亲的情感、寄托着父亲对自己的期望。当时,演员的收入很少,一场演出酬劳才三毛钱。然而即便这样,赵保乐一样省吃俭用,报答父母。他说:“每次三毛钱到手,我都暗下决心,省出一毛钱来,给父母买茶叶!”那个时期经济短缺,柴米油盐酱醋茶需要凭票购买,父母的茶叶票不够用的。一次到郊区演出,赵保乐得知郊区买茶叶不要票,所以每逢到郊区演出,他就给父母带茶叶回来。有时候回不来,需要邮寄,他舍不得花包裹钱,就拆两个口罩,当包裹皮包上茶叶给父母寄回来。后来,赵保乐调到中国广播艺术团,又在央视担任节目主持人,到全国各地演出和主持节目的机会多了,自己的经济条件也宽裕了,“不能再让父母喝‘高末’啦。”每到一个产茶区,他都要买一些当地的茶叶带回来,比如福建安溪铁观音、贵州都匀毛尖、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西湖龙井、大红袍、碧螺春等等,父母每收到儿子寄来的茶叶,都非常高兴,他们不但自己品尝,还热情地邀请亲朋好友,说:“到我们家品茶来!我儿子昨天给寄的太平猴魁。”说到这些事,赵保乐的脸上露出难以掩饰的愉悦,“父母高兴,我也高兴,茶叶里寄托着深情。”赵保乐主持过两届央视国际频道举办的“茶通大赛”,他不仅当主持人,还参观茶厂,了解茶叶的炒制过程;深入茶园,和茶农们一起采茶,了解茶农的生活;与当地的专家一起品茶,向他们学习茶叶的知识。每主持一届“茶通大赛”,对茶文化的认识就会有一次新的提升。赵保乐认为,茶叶源自中国,具备特殊的中国属性,就像青花瓷一样,具备鲜明的中国符号。茶文化的传承,与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有相生相伴之处,与琴棋书画有异曲同工之妙,试想,有哪一位书画名家、戏剧名家、文人墨客能与茶文化无缘呢?“昨夜客来茶当酒”,表现的就是茶文化的一种意境。赵保乐说,我们的茶叶市场做得还不够,茶文化的宣传力度也不够,应该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茶文化,爱自己民族的茶文化,“不能让子孙总去喝咖啡吧。”(栾英杰)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5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