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周的《相声有新人》中,有一对来自西安的父子相声演员父亲衡小珍和儿子衡治。其中父亲衡小珍是西安当地的老相声演员,儿子衡治则属于真正的新人。他们奉献了一段《参赛囧途》。可遗憾的是,无论父亲的用心多么良苦,郭德纲都没有予以通过。
对于这对父子的表演,郭德纲含蓄地指出:衡治的基本功要扎实,每一个字都要清清楚楚地送到观众的耳朵里。这其实是说衡治吐字不清楚,基本功不扎实。其实这个问题我们也感觉到了,衡治的语速非常快,说得也非常溜,但的确存在吐字不清楚的毛病。
可是,衡治作为一名从艺十几年的相声演员,为什么还存在这种吐字不清的低级问题呢?关于这个问题,我们推测:其实衡治一开始就跟着父亲衡小珍学,并没有拜其他人为师。我们都知道,相声界有个习惯,有个人想学艺,不能拜自己的父亲为师,得拜其他人为师。
比如:相声大师侯宝林的儿子是侯耀文,郭德纲拜的师傅就是侯耀文,但侯耀文的师傅是谁?不是侯宝林,而是赵佩茹。而郭德纲的儿子是郭麒麟,郭德纲也不是郭麒麟的师傅,而是自己的搭档于谦。而于谦的师傅也不是“于云伟”,是侯耀文的搭档石富宽……
那么相声界为什么在想学艺的时候一定要拜别人为师呢?不记得哪位相声演员说过,因为自己人教自己人,要求不会那么严格,该骂的时候不骂,该打的时候不打,到时候耽误的是孩子。
在陈凯歌导演的电影《霸王别姬》中,师傅传授弟子京戏,做得不好要打,做得好也要打,以至于一个小孩都上吊自杀了。这种教育方式,亲生父子之间能实现吗?
当然,我们并不认为这种动辄毒打式的传授技艺的方式是可取的、是合法的。我们想说的是:严师出高徒。而亲生父子同时又作为师徒也许真的很难做到这一点儿。
不过,关于这个问题,有朋友也许会说,相声技艺的传授一定要通过传统的师徒形式才行吗?现代的教育方式行不通吗?比如,在某个演艺类的大学中,开一个相声系,这样行不通吗?
我们认为这完全可以做一下尝试,也是完全可能行得通的。比如,旧社会的中医也都是通过师徒的形式传授技艺。现代有大学了,任何一个想学中医的孩子都可以报考这类院校。自己的老师就是老师,不是师傅。其生活起居自己不必以父亲之礼对待之。
当然,这个行业现在依然有师徒传承一说,国家承认,全程都有国家监管。这新旧两种形式结合,不也能传承技艺吗?这个行业行,那么相声行业为什么不行呢?
据说,《相声有新人》这个节目的收视率不断下滑。按说有郭德纲这样的大ip坐镇,不应该出现这种情况。这可能是郭德纲要求太严格了,使得很多让观众还非常有期待的演员昙花一现就下去了……他这么做我们觉得也很难说是对的、或者说是不对的。
不过,观众不关心演员的表演到底专业不专业、他表演的到底是不是相声,大家只求一乐。只要能让我们一乐的演员,就应该多给哪怕一次机会,您说对不对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1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