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相声 >> 相声资源 >> 正文 >> 正文

相声的魅力主在挑战不确定性全文

来源:相声 时间:2022/6/4
怎样可以治白癜风 http://m.39.net/pf/a_7461259.html

相声的魅力主在挑战不确定性

说来可能大家都不信,绝大多数相声恰恰是在赢得爆笑的那一刻被观众否定的。

当你发现周围的观众用“笑”毫无掩饰地表达出了心底真实的价值观,而这种价值观跟你本人背道而驰的时候,你除了强忍着听完,只剩下离开一条路。

///

一离开

就说我进交大后主办的第一次大型演出,年5月24日的交大第2台原创校园相声剧《Dong十三楼》吧!当台上第一段相声《住在交大》2位东北口音的大二演员张佳林、张笑川抖响全场第一个大包袱(把笑果超过3s计作大包袱)时:

A:最重要的,郊区啊,它交通便利……

B:行了行了,没完了你啊?越编越邪乎了。这郊区的交通怎么能便利呢

A:你想啊

B:啊

A:我来交大也两三年了

B:是啊

A:咱门口的东川路和沧源路就没堵过车[4.5s]

B:废话!~压根儿就没车

在全场爆满的观众响起了山呼海啸的笑声、掌声同时,我看到几个观众略带尴尬微笑地离开了座椅,径直地走出了菁菁堂的大门。或许我的描述还可以更准确些,这几位观众脸上分明写着2个字——就这。

这几位观众的离开并没有改变什么,全场演出还是在观众一浪又一浪的笑声和掌声中落下了帷幕。谢幕的时候站在台上,看着仍然在台下观看的多名观众,我激动地语无伦次。观众们都不知道,有观众提前离开是演出前就在我计划之中的事情。排练的时候,我跟所有演员都沟通过了,所以当他们看到个别观众离场丝毫没有心理波动,继续精神饱满地为那些真正的观众倾情演出。

听过新语相声的观众都知道,“没堵过车”肯定算不上什么好包袱。14年前我的创作水平还很一般,不少包袱未能达到预期,但抖响的大包袱还是获得了大部分现场观众的肯定。从演员精神面貌和演绎的内容上,观众能看得出来,这是专门为他们进行的一场演出,不存在任何敷衍,我们在为他们而挑战,他们也期待看到这些挑战能成功。

关键是,挑战什么呢?

二挑战

依我分析,他们所期待的挑战,正是这些包袱能不能如期抖响。这些包袱都是为观众定制创作的,没人知道他们能不能抖响,能抖响到什么程度。作者不知道,演员不知道,观众也不知道。这样不确定性的结果就非常值得期待,这就是相声最值得观众去期待的东西,是相声的核心价值。简言之,一段相声就是一期“挑战不可能”节目,把一堆包袱放在一起,一次性集中挑战。

请注意,我说的并不是相声观众对相声的期待,因为世界上本不存在专属于相声的观众。普通的晚会观众,无论现场的还是视频端的,都是来联欢的。他们来看节目,节目中有一段相声,就相当于加了一期“挑战不可能”。现场观众想看看自己能不能被演员逗笑,视频端的观众想看看现场观众能不能被演员逗笑。这是看相声的基本操作。

为什么非得是相声呢?为什么非得是逗笑现场观众呢?因为大家对相声的基本理解就是,现场观众的笑是表演中重要的一部分,而笑又是人体中最真实的、最难以包装的条件反射机能。逗笑一次现场观众就是一次很有难度的挑战,况且一段相声逗笑一次根本不够。这就导致相声这种节目跟其他节目有重大的区别,即便演员按照排练一成不变地照搬上舞台,只要观众不怎么笑,仍然可能扑街到一地鸡毛、下不来台的程度。

既然是挑战,那就既有成功也有失败。没有失败的挑战,看着也很乏味。这就给相声节目带来了另一个特征——容错性高。一段相声各个包袱都抖响看似完美,但极有可能并不是最佳结果。有些包袱没抖响真不可怕,只要另一些抖爆了,印象分都能找补回来。况且小包袱各个都响,也容易提高观众的心理预期,大包袱反而不好抖了。为了抖响大包袱,甚至应该故意设计几个假包袱,貌似因演员一念之差错失抖响,让观众都替演员惋惜,降低心理预期,而把真正的大包袱藏在后面,欲扬先抑。

举个年的例子吧,一年一度的交大原创校园相声剧已经办到了第7部《反正也是证》。最后一段相声《小马过河》,女逗哏秦易给男捧哏王汉雄讲的这“第3个故事”,是很多新语粉丝心中的经典时刻:

A:第三个故事,小马过河

B:诶诶诶?不带这样的啊,刚才我讲过了

A:我这不一样。这个故事里,小马是一头牛[7.0s]

B:~那不就是小牛过河吗?

A:但它的名字叫小马啊[6.0s]

B:~行了行了,你接着说吧

A:有一匹小马

B:小牛

A:~有一匹叫小马的小牛

B:一头叫小马的小牛

A:~有一头叫小马的小牛。一天,它突然发现自己是头骆驼[13.3s]

B:~你这什么呀

A:这故事可有意思了

B:~这有什么意思啊?

A:~

B:这生物的父母太二了吧!~一点谱都没有

A:~反正就是这么一只小羊

B:诶……你有完没完

内容上就像一部侦探片,捧哏跟观众一起猜,逗哏讲的故事主角到底是哪种动物。短短的18句台词,观众笑了13次,其中就包括了一只笑了13.3s的骆驼。为了让观众在骆驼那里笑够,连续献祭了小马、小牛,后面还补了一只小羊。这段相声只演过一次,假如有第二次演出,没准“一头叫小马的小牛”就爆了,那骆驼反而笑不了这么火爆。如果这也算铺平垫稳的话,我倒是很支持这句老话。

是不是悬疑片的老套路?让观众貌似猜中的凶手,其实可能是作者放出的烟雾弹。听上去相声的很多包袱跟悬疑片还是很类似的,但实际操作起来很不一样。归根结底,悬疑片的结局是确定的,观众只能给出自己的评价,满意与不满意。如果你铺垫时恰好上了作者的当,揭秘时又恰好按照作者的计划恍然大悟,赶上煽情环节,你就会给悬疑片点赞。如果你提前猜出了凶手是谁,就会嫌作者故弄玄虚(在包袱上称为热透)。如果你走出影院,回家的路上才想明白凶手为什么是他,就会责怪作者没有讲清楚(在包袱上称为热闷)。如果你觉得真正的凶手还不如你猜的精妙,就会判定作者灵感不够(偶发)甚至智商欠费(一贯,在包袱上统称为冷透),不再看他的片子。

这是跟相声相似的地方,但根本区别在于,你不会在现场第一时间知道其他观众的感受。也许你刚好猜到凶手,其他观众还一脸懵懂。无所谓,双方都不会影响对方观看结局。可是相声是要笑的,而且这个笑就是观众和演员共同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4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